[發明專利]一種廢水零排裝置及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38477.1 | 申請日: | 2018-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396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4 |
| 發明(設計)人: | 徐善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中南天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6 | 分類號: | C02F9/06;C02F1/463 |
| 代理公司: | 東莞高瑞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44 | 代理人: | 楊英華 |
| 地址: | 526072 廣東省肇慶市鼎***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零排 廢水 反滲透系統 集水池 廢水出水管 超濾系統 廢水處理成本 設備投資成本 出水水質 電絮凝槽 過濾系統 依次連接 沉淀槽 出水管 進水管 搬遷 | ||
本發明的一種廢水零排裝置,其中: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接的集水池、電絮凝槽、沉淀槽、過濾系統、超濾系統和反滲透系統,集水池連接進水管,超濾系統和反滲透系統分別設有廢水出水管,廢水出水管連接集水池,反滲透系統設有出水管。一種廢水零排工藝,其中:包括上述的廢水零排裝置。本發明提供一種廢水零排裝置及工藝,實現減少廢水處理成本、設備投資成本和搬遷方便的目的,同時提高了出水水質。
技術領域
本發明述屬于工業廢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廢水零排裝置及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環保要求標準越來越來高,傳統的工業廢水處理工藝投資大,占地面積大,處理成本高,系統操作復雜,出水水質極不穩定,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現行環保政策的需要,且傳統的工業廢水處理工藝使用大規模土建設施,不易搬遷。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廢水零排裝置及工藝,實現減少廢水處理成本、設備投資成本和搬遷方便的目的,同時提高了出水水質。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廢水零排裝置,其中: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接的集水池、電絮凝槽、沉淀槽、過濾系統、超濾系統和反滲透系統,集水池連接進水管,超濾系統和反滲透系統分別設有廢水出水管,廢水出水管連接集水池,反滲透系統設有出水管。
本發明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鍍錫生產線排出的清洗廢水通過進水管流入集水池,再通過管道流入電絮凝槽,在電絮凝槽中進行電絮凝處理,然后流入沉淀槽中沉降去除大部分污染物,廢水在沉淀槽沉降后流入過濾系統去除懸浮物及少量殘留有機物,然后依次流入超濾系統、反滲透系統,將水中的鹽類完全過濾,反滲透系統設有出水管,將水輸送回鍍錫生產線,超濾系統和反滲透系統分別設有廢水出水管,將產生的廢水輸送回集水池重新處理。
上述的一種廢水零排裝置,集水池為PH調節池,集水池中設有打氣攪拌管,打氣攪拌管一端設有若干出氣孔、設置在集水池池底,另一端為注氣端、設置在集水池上端。從鍍錫生產線排出的清洗廢水流入集水池中,在集水池中進行酸堿中和,集水池中設有打氣攪拌管,打氣攪拌管一端設有若干出氣孔、設置在集水池池底,另一端連接氣泵,往集水池中打氣,對集水池中的廢水進行攪拌。
上述的一種廢水零排裝置,集水池與電絮凝槽之間設有第一水泵,電絮凝槽中設有若干相間、呈S形設置的陽極板、陰極板,電絮凝槽一側設有電絮凝配水槽、另一側設有電絮凝溢流槽,第一水泵一端連接集水池、另一出水端連接電絮凝配水槽,電絮凝槽和電絮凝溢流槽前側或后側設有排渣槽,電絮凝槽和電絮凝溢流槽上端設有刮渣板,刮渣板可在電絮凝槽和電絮凝溢流槽上端向排渣槽運動。第一水泵將集水池中的水抽至電絮凝配水槽,電絮凝配水槽與電絮凝槽連通,電絮凝配水槽的水流入電絮凝槽中,電絮凝槽中的水在陽極板、陰極板之間的空隙中流動,陽極板、陰極板對廢水加上一定的電壓和高頻磁脈沖,使廢水中的各種有機物破碎分解,將大分子破碎成小分子,再參與水中的電子流運動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最終與鐵極板或鋁極板析出的鐵鹽或鋁鹽產生氧化物共同沉析出,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則在一定的電壓、電流作用下先打斷其在水中復雜的絡合鏈或螯合鏈,再參與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的置換反應(主要是與水中的Fe、Al離子)最終會部分成為細微的分子粒狀態沉淀或仍然以金屬離子的氫氧化物沉淀形式與Fe,Al氫氧化物共同析出;刮渣板在電絮凝槽和電絮凝溢流槽上端運動,將漂浮在電絮凝槽和電絮凝溢流槽上端廢水生成的浮渣刮到排渣槽中;電絮凝槽與電絮凝溢流槽相連通,處理后的廢水溢流進電絮凝溢流槽,廢水生成的沉淀物在電絮凝溢流槽槽底沉淀。
上述的一種廢水零排裝置,沉淀槽中設有若干沿出水方向傾斜的沉淀斜管,沉淀槽一側設有沉淀配水槽、另一側設有溢流槽,電絮凝溢流槽通過管道連接沉淀配水槽。電絮凝溢流槽中的廢水通過管道流入沉淀配水槽,廢水生成的沉淀物在沉淀配水槽槽底沉淀,沉淀配水槽與沉淀槽連通,沉淀配水槽中的水流入沉淀槽,廢水中的沉淀物一部分沉淀到沉淀槽槽底、另一部分上浮,沉淀物上浮至沉淀斜管處時,被沉淀斜管阻擋,并下沉到槽底;沉淀槽與溢流槽連通,沉淀后的廢水溢流進溢流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中南天實業有限公司,未經廣東中南天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3847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