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傾斜斷塊油藏不同開發階段注氣體增產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230688.0 | 申請日: | 2018-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610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鹿騰;李兆敏;徐正曉;姚安川;李曉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主分類號: | E21B43/16 | 分類號: | E21B43/16;E21B43/22 |
| 代理公司: | 濟南金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楊磊 |
| 地址: | 26658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傾斜 油藏 不同 開發 階段 氣體 增產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傾斜斷塊油藏不同開發階段注氣體增產的方法,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向斷塊油藏構造高部位注氣體驅動頂部剩余油,低部位生產井進行生產,但由于氣體竄流嚴重,生產井很快大量產氣,產油量極少甚至不再產油;第二階段:關閉生產井,繼續注氣增壓,增至一定壓力時關閉注氣井進行靜置,油氣由于重力分異作用重新運移,氣竄通道被填充,并形成一定規模的氣頂,然后開井生產,由于氣竄通道重新分布,結合氣頂的膨脹能,從而得到了較好的增產效果,周期性交替開關注氣井和生產井,直至生產井開發效果變差;第三階段:從注氣井同時注入氣體和起泡劑溶液,形成泡沫后注入油藏內,泡沫會對氣竄通道封堵效果較好,從而改善開發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開采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傾斜斷塊油藏不同開發階段注氣體增產的方法。
背景技術
傾斜斷塊油藏進入高含水后期,位于構造高部位的“閣樓油”難以經濟而有效地開發,此時進行頂部注氣方式往往能取得較好的增產效果。采用頂部注氣驅開發,在注氣過程中,利用油氣密度差較大的特性產生重力分異作用,能夠將水驅階段結束后油藏頂部未能波及到的“閣樓油”重新聚集,從而提高油藏波及系數,次生氣頂本身具有氣體膨脹能,較均勻地推動油氣界面向構造下部移動,推動原油進入生產井而被采出。而且頂部注氣驅機理還包括注氣時使氣體溶于原油,從而使原油粘度降低,在驅油過程中能夠減小驅替阻力,改善流動條件,提高洗油效率,可進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頂部注氣驅過程中,氣體能進入水所不能進入的斷塊油藏傾角高部位,將處于束縛狀態的原油驅替為可流動的原油,氣體由于具有良好的可壓縮性和膨脹性,在能量釋放時具有較好的解堵、助排、驅替和氣舉等作用。
盡管頂部注氣方式在開發“閣樓油”時具有明顯的優勢,同時也存在不少困難,因為在連續注氣過程中,由于油氣流度差異大,導致氣竄現象嚴重,生產井產油量急劇下降甚至不再產油。因此,如何對傾斜斷塊油藏高部位分布的“閣樓油”進行有效開發,是目前的一大難題。
中國專利文件CN106968651A公開了一種氮氣與二氧化碳復合吞吐采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注采一體化管柱下放至油井中目標油層處;注采一體化管柱的頂部與地面的注氣裝置、注稀油裝置相連,注氣裝置包括注氮氣裝置和注二氧化碳裝置;注氣裝置通過注采一體化管柱向油井內注氣;注入氮氣、二氧化碳和稀油后進行燜井;待燜井后的井口壓力穩定后,通過油嘴控制放噴;待井口壓力以及放噴井液量均小于預定值后,通過注采一體化管柱啟抽。采用氮氣與二氧化碳共同作為一次注入介質,氮氣實現頂替井周高部位“閣樓油”功能,二氧化碳實現對地層稠油溶解降粘與膨脹增能功能,利用氮氣的氣頂增能與二氧化碳地層降粘的雙重復合作用,提高了超深層縫洞型稠油油藏的采收率。然而,這種生產方式沒有考慮氣竄對于后續采油的影響,發生氣竄后,生產井氣體過早突破,產油量大幅度降低。
發明內容:
針對現階段傾斜斷塊油藏高部位分布的“閣樓油”難以有效開發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傾斜斷塊油藏不同開發階段注氣體增產的方法。
發明概述:
本發明的方法通過向斷塊油藏構造高部位注氣體驅動“閣樓油”,首先實行連續注氣,低部位生產井進行生產,氣竄通道產生后會很快發生嚴重氣竄,生產井產油量極少甚至不再產油。之后關閉生產井,繼續注氣增壓,增至一定壓力時關閉注氣井進行靜置,油氣由于重力分異作用重新運移,氣竄通道被填充,并形成一定規模的氣頂,開井生產后,由于氣竄通道重新分布,結合氣頂的膨脹能,從而得到了較好的增產效果,當生產井生產效果變差后,交替性打開注氣井和生產井,進行周期交替注氣生產。最后從注氣井注入對應氣體泡沫驅替,生產井原油以泡沫油的形式產出,生產壓差增大,對氣竄通道封堵效果較好,增產效果明顯。
名詞解釋:
“閣樓油”:傾斜斷塊油藏進入高含水采油階段,剩余油分布既零散又相對富集,特別是對于微型構造(地質儲量小于100萬t),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構造起伏的高部位,此類剩余油俗稱“閣樓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未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3068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