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紡織用送料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219474.3 | 申請日: | 2018-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283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薛翔議;薛楓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愛紡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H19/12 | 分類號: | B65H19/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2246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下料板 放料 轉動板 轉盤 對稱設置 固定裝置 角度設置 送料裝置 連接板 工作效率 人工搬運 人力物力 轉動連接 自動傳送 安裝板 兩段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紡織用送料裝置,包括第一下料板,所述第一下料板設有兩個,且呈對稱設置,第一下料板分為兩段設置,第一段呈傾斜角度設置,第二段呈水平角度設置,且第一下料板的第二段設有紡織輥固定裝置,紡織輥固定裝置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轉盤,且兩個轉盤相互遠離的一側分別與兩個第一下料板相互靠近的一側轉動連接,兩個轉盤之間連接有轉動板,轉動板的一側連接有連接板,連接板遠離轉動板的一側連接有安裝板。本發(fā)明結構新穎,可以實現(xiàn)紡織輥放料前與放料后的自動傳送,避免人工搬運,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使得該裝置在紡織輥放料之前可以對紡織輥固定,方便紡織輥放料,提高了該裝置的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紡織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紡織用送料裝置。
背景技術
紡織原意是取自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但是隨著紡織知識體系和學科體系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特別是非織造紡織材料和三維復合編織等技術產(chǎn)生后,現(xiàn)在的紡織已經(jīng)不僅是傳統(tǒng)的手工紡紗和織布,也包括無紡布技術,現(xiàn)代三維編織技術,現(xiàn)代靜電納米成網(wǎng)技術等生產(chǎn)的服裝用、產(chǎn)業(yè)用、裝飾用紡織品。所以,現(xiàn)代紡織是指一種纖維或纖維集合體的多尺度結構加工技術[1-2]。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簡單的手工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日常生活中的服裝、安全氣囊和窗簾地毯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chǎn)物。
采用紡織機械將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加工成為布匹后,通常需要將布匹纏繞在紡織輥上運送至后續(xù)加工步驟,布匹需要從紡織輥上放卷進行后續(xù)加工,同時將下料后的紡織輥送回紡織設備,重新上卷紡織好的布匹。在兩個工序之間通常人工運送紡織輥,在此過程中工人需要將纏繞布匹的紡織輥送至下一工序,然后將下料后的紡織輥送回上一工序,這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因此,為了解決此類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紡織用送料裝置。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紡織用送料裝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紡織用送料裝置,包括第一下料板,所述第一下料板設有兩個,且呈對稱設置,第一下料板分為兩段設置,第一段呈傾斜角度設置,第二段呈水平角度設置,且第一下料板的第二段設有紡織輥固定裝置,紡織輥固定裝置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轉盤,且兩個轉盤相互遠離的一側分別與兩個第一下料板相互靠近的一側轉動連接,兩個轉盤之間連接有轉動板,轉動板的一側連接有連接板,連接板遠離轉動板的一側連接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呈“U”型結構設置,且其靠近連接板的一側內(nèi)壁轉動連接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夾板,兩個夾板相互遠離的一側連接有彈簧的一端,兩個彈簧的另一端分別與安裝板的頂端內(nèi)壁和底端內(nèi)壁連接,所述第一下料板靠近紡織輥固定裝置的一側連接有擋板,擋板的頂端與連接板接觸,所述第一下料板的下方設有第二下料板。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下料板呈傾斜角度設置,且第二下料板與第一下料板的兩端分別連接有對稱設置的支撐板,支撐板分別與第一下料板和第二下料板的側壁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轉盤的圓周側壁設有呈環(huán)形陣列設置的固定孔,第一下料板的兩側側壁設有兩組對稱設置的圓形通孔,且圓形通孔與固定孔的結構相同,且圓形通孔與固定孔內(nèi)滑動連接有固定釘。
優(yōu)選的,所述夾板分為兩段設置,且其豎切面分別呈矩形和弧形設置。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下料板與第二下料板的豎切面均呈“L”型結構設置。
優(yōu)選的,兩個夾板為同軸轉動,且兩個夾板相互靠近的一側均膠黏有海綿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通過第一下料板、轉動板、支撐板、第二下料板、連接板、彈簧、夾板、安裝板的設計,使得該裝置可以實現(xiàn)紡織輥放料前與放料后的自動傳送,避免人工搬運,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愛紡紡織有限公司,未經(jīng)江蘇愛紡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1947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