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BDM粗軋開坯輥的堆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17364.3 | 申請日: | 2018-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264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偉 |
| 主分類號: | B23K31/02 | 分類號: | B23K31/02;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063 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底槽 軋輥 側壁 焊絲堆焊 開坯輥 預熱 粗軋 堆焊 保溫 軋制 出廠檢測 擠壓刀具 生產事故 隨爐緩冷 軋輥曲線 軋輥使用 重復利用 變位器 對軋輥 進刀量 去應力 探傷 側邊 出爐 鋼量 輥徑 緩冷 加溫 精車 磨損 擠壓 加工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BDM粗軋開坯輥的堆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焊前加工;2)、探傷;3)、軋輥曲線預熱并保溫;4)YS10?2焊絲堆焊底槽;5)、再次曲線預熱加溫并保溫;6)、軋輥使用變位器改變角度,使用YS10?1焊絲堆焊側壁;7)、緩冷至200℃后,去應力消除,最后隨爐緩冷至100℃出爐;8)、精車成品,底槽和側壁留0.05mm余量;9)、使用型號W1250擠壓刀具,對側壁和底槽進行進刀量5絲的擠壓;10)、軋輥成品出廠檢測。使用上述工藝后過鋼量能提高200?400%,不僅能夠達到對軋輥的重復利用而且可以永遠恒輥徑軋制,永遠保證軋輥最大直徑,能確保軋輥強度,減少生產事故的隱患;同時做到側邊底槽同步磨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堆焊方法,特別涉及BDM粗軋開坯輥的堆焊方法。
背景技術
現行鋼廠BDM粗軋開坯時存在以下問題:
新輥使用一次就需要車加工一次,每次車削量為25-30mm,使用壽命從最大輥徑車削到最小輥徑,一付新輥只能車削4-5次即達到報廢,極大的浪費資源。
新輥在選用材質時也存在搖擺。選用材質為中碳半鋼輥、高碳半鋼輥、復合鐵輥時,過鋼量較高,但是強度不夠,易產生斷輥現象,造成軋鋼生產事故;選用鑄鋼輥、鍛鋼輥時,強度足夠了,正常生產滿足了,但是過鋼量卻大幅減低了,無形增加了軋鋼成本。現有的使用廠家綜合考慮后,還是選擇鑄鋼輥和鍛鋼輥,情愿放棄過鋼量,只要保證不斷輥,以滿足正常軋鋼生產。
鑄鋼輥和鍛鋼輥的最大直徑時能確保軋輥強度,但是新輥每次車削后直徑要變小,隨之強度要降低,新輥到報廢尺寸時,存在生產事故的隱患。
BDM粗軋開坯輥的孔型設計一般是箱式孔型,在軋鋼過程中,高溫的鋼坯在箱式孔型中是強迫擴展延伸的,所以側邊和底槽磨損不一樣,側邊磨損較為嚴重,側邊磨損直接導致影響軋鋼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軋輥重復利用次數較少的缺陷,提供一種BDM粗軋開坯輥的堆焊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BDM粗軋開坯輥的堆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焊前加工,清除舊輥表面存在疲勞層和各類裂紋;
軋鋼是個驟冷驟熱的過程,使用過的舊輥表面存在疲勞層和各類裂紋,這些擴展性、損害性缺陷必須清除干凈。
2)、超聲波探傷,表面著色探傷;
超聲波探傷可以檢測軋輥內部是否存在缺陷,表面著色探傷可以檢測軋輥表面肉眼不見的缺陷。
側壁和R角死角區域的超聲波檢測使用水沉法進行,通過探傷來保證堆焊前軋輥零缺陷。
3)、軋輥曲線預熱并保溫;
4)、軋輥加溫出爐后,使用YS10-2焊絲堆焊底槽,堆焊過程嚴格保持焊道層間溫度在300-350℃;
YS10-2焊絲是常規的NiMo工具鋼焊絲中增加了3.8%W含量改良而來,W元素熔點高,比重大。W與C形成碳化鎢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顯著提高焊后材料的紅硬性和熱強性。所以與鑄鋼鍛鋼新輥過鋼量相比,堆焊后軋輥的過鋼量有200%-400%的提升;
層間溫度過高會引起熱影響區晶粒粗大,使焊縫強度及低溫沖擊韌性下降。如低于預熱溫度則可能在焊接過程中產生橫向冷裂紋。因此規定焊道層間溫度在300-350度。
5)、軋輥進爐再次曲線預熱加溫并保溫;
6)、再次出爐,軋輥使用變位器改變角度,使用YS10-1焊絲堆焊側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偉,未經王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1736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