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導光板及背光模組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15515.1 | 申請日: | 2018-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752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恒;朱雷;方宗豹;陳林森;朱志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維旺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2B6/00 | 分類號: | G02B6/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 地址: | 21502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凹陷 底面 頂面 網點 背光模組 導光板 光源 環形凹槽 球形凹坑 逐漸增加 側面 出光面 入光面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導光板及背光模組,包括側面、底面、與所述底面相對的頂面以及形成在所述底面上的多個凹陷網點,所述側面為入光面,所述頂面為出光面,每個凹陷網點為從所述底面朝向所述頂面凹陷形成的C型凹槽、環形凹槽或球形凹坑,每個凹陷網點具有靠近光源的前端和遠離光源的后端,每個凹陷網點的凹陷深度從所述前端至所述后端的方向上逐漸增加。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背光源部件,特別是涉及一種導光板及具有該導光板的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
背光模組通常包括一導光板,而導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導光源產生的光束的傳播方向,用來提高背光模塊的輝度,并確保背光模塊亮度的均勻性,以將背光模塊中的點光源或線光源轉換成面光源而提供給顯示面板。因此,導光板的材料性質、表面光學凹陷網點的設計與制造皆相關背光模塊整體光學設計與亮度、均勻度的控制。
一般來說,將光學凹陷網點形成于導光板的底面,光源發出的光束到達導光板內部之后經由這些光學凹陷網點進行反射或折射而改變其行進方向,最后經由導光板的出光頂面離開導光板。
中國臺灣專利第TW201243406號揭露一種導光板,其表面的凹陷網點包括凸起結構及凹陷結構,用以導引來自發光元件的光束。中國臺灣專利第TWM264504號揭露一種導光板,其表面上的凹陷網點呈水滴型而使較多的光束產生折射。
如圖1所示,經由已知導光板的光學凹陷網點進行反射及折射的光束較為發散,無法使光束的出光角度較為一致,反射光線利用率低,整體亮度也更低。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光板及背光模組,導光板上的凹陷網點為內凹結構,凹陷網點的前端較淺,凹陷網點后端較深,能減少光線被凹陷網點引導從出光頂面離開導光板的過程中發生的散射,從而提升光線對出光面射出率,以增進導光板的亮度。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本發明提供一種導光板,包括側面、底面、與底面相對的頂面以及形成在底面上的多個凹陷網點,側面為入光面,頂面為出光面,每個凹陷網點為從底面朝向頂面凹陷形成的C型凹槽、環形凹槽或球形凹坑,每個凹陷網點具有靠近光源的前端和遠離光源的后端,每個凹陷網點的凹陷深度從前端至后端的方向上逐漸增加。
進一步地,當每個凹陷網點為C型凹槽時,每個C型凹槽的前端具有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朝向光源,每個C型凹槽的凹陷深度從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朝向遠離光源位置逐漸增加。
進一步地,當每個凹陷網點為環形凹槽時,從垂直于底面的方向看,每個環形凹槽包絡形成的結構呈水滴狀,且水滴狀的尖端朝向光源,每個環形凹槽的凹陷深度從水滴狀的尖端位置朝向遠離光源位置逐漸增加。
進一步地,當每個凹陷網點為球形凹坑時,從垂直于底面的方向看,每個球形凹坑呈水滴狀,且水滴狀的尖端朝向光源,每個球形凹坑的凹陷深度從水滴狀的尖端位置朝向遠離光源位置逐漸增加。
進一步地,當每個凹陷網點為C型凹槽或環形凹槽時,每個凹陷網點從底面朝向頂面凹陷形成第一弧形側壁和第二弧形側壁,第一弧形側壁與第二弧形側壁在每個凹陷網點內相互連接。
進一步地,當每個凹陷網點為C型凹槽時,凹陷網點的寬度與長度之比為1:1.2。
進一步地,當每個凹陷網點為環形凹槽或球形凹坑時,凹陷網點的寬度與長度比為2:3。
進一步地,凹陷網點的寬度范圍為30~100um,長度范圍為36~150um。
進一步地,各個凹陷網點在底面上呈陣列排布。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光源和如上所述的導光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維旺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大學,未經蘇州維旺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155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