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稻蝦連作共作無公害生態養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10901.1 | 申請日: | 2018-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075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虎;奚業文;尹家武;劉忠志 | 申請(專利權)人: | 和縣明信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A01G22/22 | 分類號: | A01G22/22;A01G22/40;A01K61/59 |
| 代理公司: | 合肥順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黃晶晶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馬鞍山***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小龍蝦 水稻種植區 連作 苗種 無公害 水位 生態養殖 紫云英 水稻 淹水 種稻 田埂 捕撈 投放 交錯設置 水位保持 采食 撒播 加高 稻田 化肥 農藥 收獲 降水 | ||
1.一種稻蝦連作共作無公害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水質良好、水量充足、周圍沒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較強、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沒的稻田,在稻田四周設置外圍田埂,在稻田內交錯設置條形的水稻種植區、條形的田溝,水稻種植區的寬度為5~6.5米,田溝的寬度為1.5~2米、深度為1.2~1.5米;水稻種植區與田溝之間設置條形田埂,條形田埂高12~15厘米;
(2)水稻種植區在水稻收獲后進行秋耕;11月下旬在水稻種植區內撒播紫云英種子;
(3)3月下旬,在田溝里投放第一批小龍蝦苗種,三天后加高水位,讓小龍蝦苗種進入水稻種植區,采食紫云英的莖葉;5月下旬降水位,捕撈小龍蝦出售;
(4)6月上旬對水稻種植區進行整田、栽秧,栽秧后水稻種植區的水位保持在2~3厘米,秧苗返青后于田溝內投放第二批小龍蝦苗種;6月下旬對水稻進行淹水,淹水水位高于水稻,淹水后降低水位,并在條形田埂上挖設多個連通水稻種植區與田溝的通道;之后水稻種植區的水位保持在3~5厘米;
(5)9月下旬降低水稻種植區的水位,使水稻種植區無水層,并保持水稻田0~3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為飽和含水量的90~100%;小龍蝦均轉移至田溝中,收獲水稻后,捕撈小龍蝦出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蝦連作共作無公害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外圍田埂外設置有圍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蝦連作共作無公害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耕層深度為20~25厘米,耕地時每畝施入稻稈碎末500~700千克、腐熟牛糞500~800千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蝦連作共作無公害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水稻種植區內每畝撒播紫云英種子1.8~2千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蝦連作共作無公害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3月上旬于田溝中移栽金魚藻和輪葉黑藻。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蝦連作共作無公害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淹水時間為7~8小時;淹水水位高于水稻6~8厘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蝦連作共作無公害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通道寬0.5~0.8米,相鄰通道之間距離為1~1.3米。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蝦連作共作無公害生態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投放第一批小龍蝦苗種和第二批小龍蝦苗種后的第二天開始對蝦苗在田溝內進行喂食;以投喂植物性飼料為主,動物性飼料為輔,日投喂量按蝦體重的4.5~5.5%安排;投放完每一批小龍蝦苗種后均使用用生石灰8千克/畝對田溝水體消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和縣明信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未經和縣明信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1090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早稻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大別山野生重樓苗期管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