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骨傷治療膏藥及其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01998.X | 申請日: | 2018-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867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2 |
| 發明(設計)人: | 侯世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侯世國 |
| 主分類號: | A61K36/732 | 分類號: | A61K36/732;A61K9/06;A61K47/46;A61P19/08;A61P19/04;A61K31/0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40003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骨傷治療 膏藥 慢性軟組織損傷 股骨頭壞死 老年退行性 骨傷部位 自愈能力 閉合型 脊椎病 椎間盤 中草藥 制作 病變 骨折 受阻 束縛 疾病 痛苦 流通 應用 | ||
為解決現有技術骨傷治療方法存在的束縛性過高、骨傷部位的血脈流通受阻、患者的自愈能力受到抑制、延長了痊愈的時間、患者過于痛苦等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骨傷治療膏藥及其制作、應用方法;本發明骨傷治療膏藥,使用各種有針對性的中草藥,對閉合型骨折,急、慢性軟組織損傷,脊椎病,如椎間盤突出,股骨頭壞死,老年退行性病變等疾病有非常好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骨傷治療膏藥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治療骨傷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均不盡人意。其中,西醫治療多采用手術,采用切開固定,外傷切開固定療程長,副作用多,物理治療需要時間較長,有的患者不能接受。另一方面,中醫骨傷科學是研究防治人體皮肉、筋骨、氣血、臟腑經絡損傷與疾患的一門科學。中醫骨傷科學歷史悠久,是在我國各族人民與外傷疾患長期斗爭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并形成了豐富的理論體系,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現有的中醫技術在治療骨傷時,一般采用膏藥和夾板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但是,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一般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骨傷治療通常采用各種硬質材料固定。這些硬質材料通常硬度高、堅固,例如石膏、金屬、木板、塑料板等。顯然,現有技術的固定材料雖然堅固易用,但是卻存在重大缺陷,就是它們都比較“硬”,且過于硬性。而眾所周知,人的骨頭通常也是“硬性”的,這樣硬對硬的結果,除了可以保證骨傷部位固定且免于再次碰傷的優點外,其缺點也異常明顯:由于硬性材料的束縛,患者在治療期間達不到應有的運動,從而使骨傷部位的血脈流通受阻,患者的自愈能力受到抑制,反而延長了痊愈的時間,給患者帶來了不必要的痛苦。
另一方面,現有的骨傷科所使用的外用中藥打成粉末后,用“凡士林”進行調和,用于各種急性、慢性和軟組織損傷。現有技術的膏藥,容易造成皮膚過敏、皮膚起水泡,患者不宜接受。使用時,不能立竿見影,治療周期長。中藥在調制過程中,使用凡士林調和,缺少滲透性。僅僅用紗布進行包扎,其力度不夠,導致藥力的發揮作用差。
顯然,現有技術骨傷治療方法存在著束縛性過高、骨傷部位的血脈流通受阻、患者的自愈能力受到抑制、延長了痊愈的時間、患者過于痛苦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骨傷治療方法存在的束縛性過高、骨傷部位的血脈流通受阻、患者的自愈能力受到抑制、延長了痊愈的時間、患者過于痛苦等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骨傷治療膏藥,包括以下述重量份數的原料,
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骨傷治療膏藥,包括以下述重量份數的原料,
本發明所述的骨傷治療膏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取麻黃90~110份,冰片45~55份,虎杖108~132份,續斷108~132份,當歸90~110份,紅花90~110份,制川烏45~55份,制草烏45~55份,羌活90~110份,獨活90~110份,防風90~110份,川芎90~110份,杜仲90~110份和木瓜90~110份,將上述的原料藥粉碎至220目,過篩備用,制得混合粉末;
S2:將S1所述混合粉末中加入蜂蜜和甘油,所述蜂蜜的重量份數為348~426份,所述甘油的重量份數為116~142份,制得混合制劑;
S3:將S2所述混合制劑中,加入溫度為20~50℃的放涼過的開水,調制至粘稠狀,即制得本發明所述的骨傷治療膏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侯世國,未經侯世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0199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