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污染河流修復與維護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200085.6 | 申請日: | 2018-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837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莉;萬玉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16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態養殖 生態種植 河流 污染河流 自然功能 植物帶 維護系統 自然形狀 凈化區 岸基 水位 攔截 風能發電裝置 修復 河流兩岸 微生物劑 植物浮床 建造 表曝機 攔截網 攔渣壩 添加器 蓄水壩 自凈 太陽能 水域 河水 上游 | ||
1.一種污染河流修復與維護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岸基攔截凈化區(1)、生態養殖區(2)、生態種植區(3)和自然功能區(4);
所述岸基攔截凈化區(1)設置在河流兩岸上,所述岸基攔截凈化區(1)包括常水位下植物帶(1-1)、常水位與洪水位間植物帶(1-2)和洪水位上植物帶(1-3);常水位下植物帶(1-1)種植的植物有蘆葦、香蒲、菖蒲、雨久花、水莎草、狗尾草和早熟禾;常水位與洪水位間植物帶(1-2)種植的植物有蒿柳、細柱柳、卷邊柳和杞柳;洪水位上植物帶(1-3)種植的植物有小葉楊、李子、杏樹和山楂樹;
所述生態養殖區(2)設置在河流中,生態養殖區(2)包括上游攔渣壩(2-1)、表曝機(2-2)、生物附載體(2-3)、微生物劑添加器、下游蓄水壩(2-4)、攔截網(2-5)和太陽能與風能發電裝置;
所述上游攔渣壩(2-1)位于生態養殖區的上游部位,包括上游橡膠底壩、攔渣板、浮渣池和鼓氣裝置;
所述上游橡膠底壩采用袋式結構,上游橡膠底壩用高強度合成纖維織物為受力骨架,內外涂敷橡膠作保護層,加工成高強度膠布,將上游橡膠底壩垂直河岸設置,上游橡膠底壩的兩端固定在河岸上,通過充填水或氣體使其膨脹,利用充填的水或氣體的多少來調節上游橡膠底壩的高度;
所述攔渣板設置在上游橡膠底壩上,由木板制成,或者采用聚氨酯防水泡沫板制成;攔渣板兩端固定在河岸上;攔渣板上半部分設置在水面上,攔渣板下半部分浸沒在水面下,攔渣板和上游橡膠底壩之間留有空隙,作為水流通道;
所述浮渣池設置在河岸邊,接收河流吹浮過來的漂浮物;
所述鼓氣裝置包括鼓氣泵、進氣管、布氣管和鼓氣頭,鼓氣泵安裝在攔渣板的露出水面的上半部分上,布氣管和鼓氣頭布設在攔渣板的浸沒在水面下的下半部分上,鼓氣頭吹出的氣流朝向河岸一側,氣流帶動水流和漂浮物沿著攔渣板飄向河岸,漂浮物進入浮渣池;進氣管連接鼓氣泵和布氣管;
所述表曝機(2-2)設有若干臺,均勻分布在生態養殖區內;表曝機(2-2)為生態養殖區補充氧氣;
所述微生物劑添加裝置包括塑料桶和攪拌器;
所述下游蓄水壩(2-4)位于生態養殖區的下游部位,包括下游橡膠底壩和溢流堰;所述下游橡膠底壩采用袋式結構,下游橡膠底壩用高強度合成纖維織物為受力骨架,內外涂敷橡膠作保護層,加工成高強度膠布,將下游橡膠底壩垂直河岸設置,下游橡膠底壩的兩端固定在河岸上,通過充填水或氣體使其膨脹,利用充填的水或氣體的多少來調節下游橡膠底壩的高度;所述溢流堰采用硬塑料或木板制成,溢流堰安置在下游橡膠底壩上部;
所述攔截網(2-5)設置在攔渣板和上游橡膠底壩之間的水流通道前端,所述攔截網(2-5)也設置在溢流堰的前端,攔截網(2-5)由聚乙烯、聚丙烯或金屬材料制成,攔截網(2-5)的網眼的尺寸小于生物附載體(2-3)的直徑,阻止生物附載體(2-3)和魚類流失;
所述太陽能與風能發電裝置安裝在攔渣板的露出水面的上半部分上,并通過電纜與鼓氣泵和表曝機(2-2)連接;
生態養殖區(2)的水體中按比例放養具有濾食水生生物功能的鰱魚、鳙魚,鯉魚、鯽魚、鯰魚和貝類;
所述生態種植區(3)設置在河流中,生態種植區(3)內設置有植物浮床(3-1);
污染河流的除生態養殖區(2)和生態種植區(3)以外的水域設置為自然功能區(4),利用河流本身的自然功能進行河水自凈和生物的繁衍生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河流修復與維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附載體(2-3)滿足以下要求:①為多孔球體;②掛膜以后,在正常的曝氣強度下能在水中呈流化狀態;③老化的生物膜靠水力沖刷和曝氣攪動自動脫落,保證生物膜的活性;④直接往水里投加;⑤靠表曝機的曝氣和水流引導其流動;⑥采用聚乙烯、聚丙烯或樹脂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河流修復與維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劑添加裝置添加的微生物劑的生產過程為:①分離、篩選本修復河流中的底泥和河水中的土著微生物,得到本土優勢菌群;②對本土優勢菌群進行馴化、培養,生產出具有分解污染物能力的消淤菌劑和凈水菌劑;③把消淤菌劑和凈水菌劑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微生物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河流修復與維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浮床(3-1)由木料、竹竿、尼龍繩、鋼絲和人工草制成,所述植物浮床的制作過程為:①用木料或竹竿制成植物浮床的長方體外框架,接頭處用螺絲或鋼絲捆扎連接;②用尼龍繩在長方體外框架的上層和下層織成網狀,上層網眼大于下層網眼,上下網眼錯開;③在網眼內種植植物,冬季種植耐寒景觀植物,其余季節種植空心菜;④在下層網眼下懸掛人工草,人工草由聚乙烯材料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大學,未經常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20008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效催化氧化污水處理系統
- 下一篇:廢水二次過濾細粉末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