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多功能智能修枝機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196520.2 | 申請日: | 2018-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073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曉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曉勇 |
| 主分類號: | A01G3/08 | 分類號: | A01G3/08;A01G3/05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09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修剪 修枝 多功能智能 修枝機 刀鋸 枝干 傳動齒輪裝置 伺服電機裝置 伸縮桿裝置 動力傳桿 防護罩殼 絕緣套管 開關按鍵 啟動按鍵 伸縮機構 推桿裝置 修剪機構 用戶調(diào)節(jié) 底罩殼 電鋸罩 動力足 可伸縮 使用性 底盤 機身 傳動 握柄 口徑 | ||
1.一種多功能智能修枝機,其特征在于:其結構包括絕緣套管(1)、握柄(2)、開關按鍵(3)、電鋸罩殼(4)、可伸縮高效修枝裝置(5)、底盤(6)、底罩殼(7)、啟動按鍵(8)、機身(9),所述絕緣套管(1)的左端與握柄(2)的右端相嵌套,所述開關按鍵(3)嵌入安裝于機身(9)的外表面,所述握柄(2)與機身(9)為一體化結構,所述機身(9)的底端與底罩殼(7)的頂端相扣合,所述機身(9)的底端設有底盤(6),所述底盤(6)的頂部與底罩殼(7)的底部相連接,所述電鋸罩殼(4)通過嵌入方式安裝于可伸縮高效修枝裝置(5)的頂端,所述電鋸罩殼(4)的右端與底罩殼(7)的左端相連接,所述可伸縮高效修枝裝置(5)的右端通過嵌套方式安裝于底罩殼(7)的左端,所述啟動按鍵(8)嵌入安裝于握柄(2)的底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伸縮高效修枝裝置(5)包括傳動齒輪裝置(501)、伺服電機裝置(502)、動力傳桿機構(503)、伸縮桿裝置(504)、推動修剪機構(505)、修枝刀鋸裝置(506)、傳動伸縮機構(507)、推桿裝置(508)、防護罩殼(509),
所述伺服電機裝置(502)嵌入安裝于防護罩殼(509)的內(nèi)部左右兩側,所述傳動齒輪裝置(501)的左右兩端與伺服電機裝置(502)嚙合連接,所述動力傳桿機構(503)的底端與傳動齒輪裝置(501)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動力傳桿機構(503)的頂端與推動修剪機構(505)的底端相扣合,所述伸縮桿裝置(504)的底端與防護罩殼(509)的頂端相焊接,所述推動修剪機構(505)的頂端通過扣合方式與修枝刀鋸裝置(506)的上表面連接,所述傳動伸縮機構(507)與伸縮桿裝置(504)相互配合連接,所述傳動伸縮機構(507)的頂端與修枝刀鋸裝置(506)的底端相焊接,所述推桿裝置(508)與修枝刀鋸裝置(506)的底端相連接,所述防護罩殼(509)的內(nèi)部設有動力傳桿機構(503)。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智能修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齒輪裝置(501)包括第一齒輪(5011)、主動齒輪(5012)、第二齒輪(5013),所述第一齒輪(5011)的外表面與主動齒輪(5012)相嚙合,所述主動齒輪(5012)的外表面與第二齒輪(5013)嚙合連接,所述第一齒輪(5011)通過主動齒輪(5012)與第二齒輪(5013)相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智能修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電機裝置(502)包括旋轉電機輪(5021)、功率控制器(5022)、底座(5023)、電機(5024)、渦輪桿(5025),所述渦輪桿(5025)的底端與旋轉電機輪(5021)的內(nèi)部相嵌套,所述旋轉電機輪(5021)通過嵌入方式安裝于電機(5024)的內(nèi)部,所述功率控制器(5022)嵌入安裝于電機(5024)的外表面,所述底座(5023)與電機(5024)的底部相焊接,所述底座(5023)的底端焊接于防護罩殼(509)的內(nèi)表面,所述渦輪桿(5025)的外表面與第一齒輪(5011)嚙合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智能修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傳桿機構(503)包括連接桿(5031)、轉動軸(5032)、V型傳動桿(5033)、復位彈簧(5034)、固定栓(5035)、推動桿(5036)、聯(lián)動軸(5037),所述連接桿(5031)的底端與固定栓(5035)相扣合,所述連接桿(5031)的頂端與轉動軸(5032)相連接,所述V型傳動桿(5033)與聯(lián)動軸(5037)相連接,所述復位彈簧(5034)的底端與聯(lián)動軸(5037)相焊接,所述復位彈簧(5034)的頂端與防護罩殼(509)的內(nèi)表面相焊接,所述推動桿(5036)的頂端通過扣合方式與聯(lián)動軸(5037)連接,所述推動桿(5036)的底端與主動齒輪(5012)的外表面相連接,所述連接桿(5031)的頂端通過轉動軸(5032)與V型傳動桿(5033)的左右兩側頂角相連接,所述連接桿(5031)的底端通過固定栓(5035)與第二齒輪(5013)的外表面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曉勇,未經(jīng)陳曉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9652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