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改性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90987.6 | 申請日: | 2018-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682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31 |
| 發明(設計)人: | 汪國水;李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銘川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N3/14 | 分類號: | D06N3/14;D06N3/00;C08G18/66;C08G18/32;C08G18/34;C08G18/48;C08J9/10;C08L75/08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張加寬 |
| 地址: | 344600 ***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性聚氨酯合成革 水性聚氨酯乳液 水性環氧樹脂乳液 聚有機硅氧烷 復合改性 交聯劑 三維網格結構 醇類擴鏈劑 二異氰酸酯 合成革材料 聚酯多元醇 去離子水 網狀結構 相鄰分子 親水劑 中和劑 溶劑 漿料 聚醚 和面 制造 基層 | ||
本發明屬于合成革材料技術及合成革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復合改性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所述的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包括經改性處理的水性聚氨酯乳液作為基層和面層漿料的組成成分;所述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包括以下原料組分組成:二異氰酸酯100份、聚醚或聚酯多元醇200~300份、醇類擴鏈劑12~20份、水性環氧樹脂乳液3~10份、交聯劑1~5份、聚有機硅氧烷5~10份、親水劑8~20份、中和劑10~20份、溶劑50~100份、去離子水400~1000份;本發明中,通過以水性環氧樹脂乳液作為交聯劑,聚有機硅氧烷的加入;使得形成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具有三維網格結構,提高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彈性,其次,網狀結構的形成還利用增強相鄰分子間的連接強度,提高形成的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制品的表面強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合成革材料技術及合成革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復合改性水性聚氨酯合成革。
背景技術
水性聚氨酯作為一種優良的成膜材料,其優良的透濕性、出色的耐磨性、耐刮性和無與倫比的低溫柔軟性,已被人們所不斷認識,并在真皮和紡織涂層上得到了全面應用。水性聚氨酯相比于采用有機溶劑的聚氨酯樹脂作為合成革制品的基層和面層,從源頭上杜絕了聚氨酯合成革行業的污染。
但是,由于水性聚氨酯分子量小且分子鏈中含有親水性的離子基團,其綜合性能仍不能和溶劑型聚氨酯相媲美,限制了其在特殊場合的使用,因此國內外專家提出了不同的改性手段,提高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綜合性能,擴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使用領域,如有機硅改性、環氧樹脂改性、丙烯酸酯改性、有機氟改性等,雖然其改性乳液改善了水性聚氨酯乳液在某些性能方面的不足,但是大多數單一改性水性聚氨酯也會引起另一些方面性能的降低。因此,為了滿足工業生產,經常需要對水性聚氨酯進行多重改性以提高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綜合性能。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改性水性聚氨酯合成革的方法,提高水性聚氨酯合成革的綜合性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復合改性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所述的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包括經改性處理的水性聚氨酯乳液作為基層和面層漿料的組成成分;
所述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包括以下原料組分組成:二異氰酸酯100份、聚醚或聚酯多元醇200~300份、醇類擴鏈劑12~20份、水性環氧樹脂乳液3~10份、交聯劑1~5份、聚有機硅氧烷5~10份、親水劑8~20份、中和劑10~20份、溶劑50~100份、去離子水400~1000份。
作為優選的,所述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包括以下原料組分組成:二異氰酸酯100份、聚醚或聚酯多元醇220~280份、醇類擴鏈劑14~18份、水性環氧樹脂乳液5~8份、交聯劑2~5份、聚有機硅氧烷6~9份、親水劑12~16份、中和劑12~15份、溶劑60~90份、去離子水500~800份。
根據本發明,醇類擴鏈劑在水性聚氨酯的合成過程中用于調節分子量和軟、硬段的比例,作為優選的,本發明中所述的醇類擴鏈劑選自1,4-丁二醇、乙二醇或一縮二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種。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交聯劑為三羥甲基丙烷、甘油或蓖麻油中的至少一種。
根據本發明,親水劑在水性聚氨酯大分子主鏈上引入親水基團的擴鏈劑,它是水性聚氨酯制備中使用的功能單體,結合有此類基團的聚氨酯經中和、離子化,即呈現水溶性,本發明中所述的親水劑為2,2-二羥甲基丙酸、2,2-二羥甲基丁酸或酒石酸中的任意一種。
根據本發明,中和劑是一種能和羧基、磺酸基或叔胺基成鹽的試劑,本發明中所述的中和劑為三乙胺、氨水、鹽酸或醋酸中的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銘川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未經江西銘川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9098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