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類含極性取代基團稠環結構的電致發光聚合物及其制備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89002.8 | 申請日: | 2018-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590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應磊;胡黎文;黃飛;曹鏞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8G61/12 | 分類號: | C08G61/12;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雷月華 |
| 地址: | 523808 廣東省東莞市松***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類 極性 取代 基團 結構 電致發光 聚合物 及其 制備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類含極性取代基團稠環結構的電致發光聚合物及其制備與應用。含極性取代基團稠環結構的電致發光聚合物結構式如式(1)所示。式(1)中p為單元組分的摩爾分數,0≤p≤1,聚合度n為1~1000;Ar為共軛或非共軛結構單元;X為S,N?R2,O,SO2,R2?Si?R2,P?R2,O=P?R2,R2?Sn?R2或R2?Ge?R2;R2為H、芳基、三苯胺、碳原子數1?20的直鏈或者支鏈烷基,或碳原子數1?20的烷氧基;R為?(CH2)e?O?(CH2)f?Y,其中,e=1~10,f=1~10。該含極性取代基團稠環結構的電致發光聚合物可用于發光二極管、有機場效應晶體管、有機太陽能電池或有機激光二極管等的制備,在有機電子顯示領域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光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類含極性取代基團稠環結構的電致發光聚合物及其制備與應用。
背景技術
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器中采用有機材料作為發光材料,材料結構容易修飾及改進,選擇范圍廣;驅動電壓低,只需3~12V的直流電壓;可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源;廣視角,可接近180°;響應速度快,可達1μs量級;此外,還有質量輕、超薄、可制作大尺寸、撓性面板、成型加工簡便等優點。由于OLED顯示器眾多的優勢,得到了科學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自從1987年美國柯達公司開發出OLED器件,至今,已有多家機構投入資源到OLED技術的開發。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OLED平板顯示技術正在趨向成熟,并已在平板顯示領域占據一席之地,但在壽命、穩定性、成本等方面仍需繼續改進。
目前制備OLED器件采用的是真空蒸鍍工藝,儀器設備昂貴。材料利用率低(~20%),使得OLED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溶液加工工藝可彌補真空蒸鍍的不足,逐漸吸引科研機構和公司廠商的關注。聚合物能形成高質量的膜,不易結晶等;還可以改變化學結構,例如,通過對共軛長度的調控,取代基的變換,主、側鏈型結構的調整及投料比的改變等來實現如紅、綠、藍的不同顏色的發光;同時還具有溶液加工,比如旋涂,噴墨打印,印刷,卷對卷等方式成膜,可大尺寸成型的優點。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類含極性取代基團稠環結構的電致發光聚合物。該電致發光聚合物該材料具有較高的分子量,能形成致密的薄膜;且在環境友好型溶劑中具有較好的溶解性,可減少環境污染,適合于綠色環保溶液加工,具有良好的發展與應用前景。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類含極性取代基團稠環結構的電致發光聚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類含極性取代基團稠環結構的電致發光聚合物的應用。
本發明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類含極性取代基團稠環結構的電致發光聚合物,其結構式如式(1)所示:
式(1)中,p為單元組分的摩爾分數,0≤p≤1,聚合度n為1~1000。其中Ar的摩爾分數為1-p,下標默認為1-p,可以標也可以不標。
式(1)中結構單元Ar為如下共軛或非共軛結構單元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未經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8900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