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實驗場高速環道曲線段路基三維填筑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79807.4 | 申請日: | 2018-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923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7 |
| 發明(設計)人: | 任偉濤;馬駿;高建清;徐彬超;石志旺;于勝利;趙毅;張永利;劉平;朱曉英;米存芳;方明亮;趙明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T17/10 | 分類號: | G06T17/10;G06T19/20;E01C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橋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侯桂麗 |
| 地址: | 1000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實驗 高速 環道 曲線 路基 三維 施工 方法 | ||
1.一種汽車實驗場高速環道曲線段路基三維填筑施工方法,其具體步驟如下:(1)三維建模:包括建立曲線段路基模型和三維剖切;
其中所述的三維剖切包括:
縱向剖切:依據建立的三維模型,首先進行縱向剖切,縱向剖切線以不同結構層填料臨界線為準;
橫向剖切:橫向剖切以每個施工橫斷面為準,通常橫向斷面間距為設計施工距離,若橫向間距過長導致弦弧差較大,橫斷面剖切以現場施工需求為準;
水平剖切:水平剖切線從路基基準面開始,剖切厚度以每層填筑設計厚度為準;
(2)數據準備:
找出對以上模型平、縱、橫剖切后的每一個交點,對每個交點提取數據編輯處理,整理出一套高速環道三維數據表,根據三維數據表數據對交點橫向依次從左到右編號,編號分別以A1、A2……A5、A6,縱向沿道路前進方向編號,編號分別以B1、B2……B5、B6,提取每個交點的高程、坐標數據,根據編號提取的高程和坐標數據編制一套數據表,作為測量人員現場放樣的依據;
(3)測量放樣:包括現場放樣和撒布方格網;
(4)材料準備:包括材料選擇,布料,切邊;
(5)攤鋪整平:包括撒布路床消石灰,二次整平;
(6)分區拌合;
(7)試驗檢測;
(8)精平:
應用3D數字化控制系統,使用3D數字化技術對不同填料的分區精平,精平時采用平地機,平地機上裝備了3D控制系統,將數據表中的控制點高程輸入智能無線電接收處理器,經轉換處理,由傳輸系統導入控制器,機械操作手根據顯示器反應出的指示及顯示的高程差值進行調整作業機械;不同填料區域的松鋪高度不一致,精平時需注意不同性質填料的分界線;
(9)碾壓成型;
(10)養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實驗場高速環道曲線段路基三維填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建立曲線段路基模型方法為:使用三維建模技術,依照設計施工圖紙尺寸、結構層填料及厚度,依次建立曲線段路基模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實驗場高速環道曲線段路基三維填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現場放樣還包括:將高速環道三維數據表中的數據編輯到GPS中,形成線元;每次放樣前架設好智能移動站,使用GPS前先校點;放樣時橫向以施工需求為準放置一個斷面,縱向以不同填料的分界線為準,放樣時高程點誤差控制在精度方位之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實驗場高速環道曲線段路基三維填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撒布方格網方法為:曲線段按照放樣點位及道路線型,使用智能撒灰車撒布方格網,并在方格網交匯處布設高程控制樁;縱向按照填筑材料分界線采用智能撒灰車撒線;橫向按照確定的橫向剖切寬度進行撒線;撒線時要求線型順滑,嚴格按照測量放樣的點撒布。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實驗場高速環道曲線段路基三維填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步驟(4)的材料選擇方法為:依據設計圖紙要求,選擇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規定的路基填料。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實驗場高速環道曲線段路基三維填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步驟(4)的布料方法為:根據已撒布成型的方格網,對不同填筑區域的不同填料,根據試驗段確定的每種填料的松鋪厚度,計算每個方格網中填筑料所需的方量,填筑時分區填筑,不得混料,待上料完成后用推土機粗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實驗場高速環道曲線段路基三維填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步驟(4)的切邊方法為:同層不同填筑材料的區域,每填筑一個區域,均需要按照分界線做切邊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79807.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