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洋生態環境損害因果關系判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73000.X | 申請日: | 2018-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9200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6 |
| 發明(設計)人: | 喬冰;李濤;于音;陳明波;聶寧;蘭儒;石敬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Q10/06 | 分類號: | G06Q10/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8***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洋 生態環境 損害 因果關系 判定 方法 | ||
1.一種海洋生態環境損害因果關系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一套系統性的關于海洋生態環境損害的因果關系判定方法,其組成包括以下5個子系統:子系統1:6種海洋生態環境損害因果關系鏈條模型、子系統2:具有邏輯遞進關系的四類因果關系判定準則及指標、子系統3:與判定準則相配套的多類型輔助評估模型體系架構方案、子系統4:分區分類分項分級的海洋生態環境損害環境基線和損害程度判定準則及指標體系構建方案、子系統5:易受損因子損害程度及損害源項貢獻的量化判定方法,這5個子系統的執行流程以及相互之間的輸入、輸出邏輯關系是:子系統1囊括了6種具有代表性的海洋生態環境損害的因果關系鏈條模型,這些鏈條模型沿著機理、途徑、過程、后果的路徑來間接舉證持久性污染物造成的對海洋生態環境及接觸人群健康的危害,和外來生物入侵、生產生活污染排放、圍填海疏浚這些涉海工程造成的海洋生態系統失衡及災害頻發的危害,以及污染物損害源項造成的多生境多營養級海洋生態環境損害及多種類型的損害后果,并作為子系統2、子系統4的輸入端;子系統2依次針對源項發生、污染特性、分類后果、時空分布這四類用于因果關系判定的關鍵環節,明確造成損害且具有邏輯遞進關系的因和果以及對應需要判定的指標,根據子系統1的輸出,確定相應的因果關系及其判定準則和指標分別稱為第一類:源項發生準則、第二類:污染特性準則、第三類:分類后果準則、第四類:時空分布準則,并作為子系統3、子系統4、子系統5的輸入端;子系統3對應子系統2配套提出輔助定性定量分析評估判定指標的多類型輔助評估模型,進而形成多類型輔助評估模型體系架構方案,根據子系統2的輸出,選用對應的輔助評估模型,進行判定指標的定性定量分析評估;子系統4根據子系統1的輸出,進一步歸納總結提煉出與損害源項對應的具有代表性的易受損因子,進而形成分區分類分項分級的環境基線和損害程度判定準則及指標體系構建方案,用于根據子系統2的輸出判定對應損害源項易受損因子的環境基線和損害程度,并作為子系統5的輸入端;子系統5根據子系統4的輸出,針對多項已知及未知的損害源項,量化判定它們對相應的易受損因子所受累積損害的程度,形成易受損因子損害程度及損害源項貢獻的量化判定方法,用于根據子系統2的輸出量化判定相應的易受損因子所受累積損害的程度;所述5個子系統的主要構成及其聯接關系如下:
1.1所述6種海洋生態環境損害因果關系鏈條模型包括:持久性污染物海洋生態環境損害機理模型CJCM1、因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而危害接觸人群健康的途徑及后果分析模型CJCM2、外來生物入侵造成海洋生態系統失衡及災害頻發的因果關系鏈條模型CJCM3、生產生活污染排放造成海洋生態系統失衡及災害頻發的因果關系鏈條模型CJCM4、圍填海疏浚這些涉海工程造成海洋生態系統失衡及災害頻發的因果關系鏈條模型CJCM5、污染物損害源項與分類損害及后果的因果關系鏈條模型CJCM6;
1.2所述具有邏輯遞進關系的四類因果關系判定準則建立在海洋生態環境損害因果關系鏈條模型基礎之上,具有造成損害的因和果以及對應需要判定指標的邏輯遞進的依次判定順序,分別針對源項發生、源項污染、分類后果、時空分布這四類造成損害的關鍵環節,提供清晰、簡捷、系統、有效的因果關系判定準則,每一類準則帶有各自專有的判定指標,這些準則及指標共同組成了因果關系判定模型;
1.3所述與判定準則相配套的多類型輔助評估模型體系架構方案為:該模型體系由所述因果關系判定模型、多類型輔助評估模型、調查試驗診斷評估方法及業務化流程、海洋生態環境損害環境基線及損害程度判定準則及指標體系架構而成,其中,所述多類型輔助評估模型由分別對應于所述四類因果關系判定準則及指標的不同類型輔助評估模型架構而成,所述調查試驗診斷評估方法及業務化流程由已知的、將有和應有的相關評估方法及業務化流程組成,所述海洋生態環境損害環境基線及損害程度判定準則及指標體系由分區域、損害源項及類別、易受損因子及指標項目、損害程度等級的定性和定量判定指標組成;
1.4所述分區分類分項分級的海洋生態環境損害環境基線和損害程度判定準則及指標體系構建方案為:首先結合上述因果關系鏈條模型、判定模型、輔助評估模型,具體化易受損因子的類別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標項目,然后明確用于判定這些易受損因子環境基線和受到某種程度損害的判定準則,繼而再分不同的區域和損害源項分別確定這些判定準則和指標,量化判定易受損因子損害程度及損害源項貢獻;
1.5所述易受損因子損害程度及損害源項貢獻的量化判定方法由針對多項損害源項的易受損因子所受累積損害的程度量化計算方法和針對特定損害源項的易受損因子所受損害的貢獻值量化計算方法組成,其中,所述程度量化計算方法為分區域、分時段、分項的易受損因子實測值與環境基線指標值的差值計算方法,所述貢獻值量化計算方法為發生于特定時段的多個損害源項中的某一特定損害源項對分區域、分時段、分項的易受損因子實測值增量的貢獻值差值計算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所,未經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73000.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Q 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其他類目不包含的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處理系統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預定,例如用于門票、服務或事件的
G06Q10-04 .預測或優化,例如線性規劃、“旅行商問題”或“下料問題”
G06Q10-06 .資源、工作流、人員或項目管理,例如組織、規劃、調度或分配時間、人員或機器資源;企業規劃;組織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倉儲、裝貨、配送或運輸;存貨或庫存管理,例如訂貨、采購或平衡訂單
G06Q10-10 .辦公自動化,例如電子郵件或群件的計算機輔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