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盤式提拉桿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69485.5 | 申請日: | 2018-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8305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爍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爍 |
| 主分類號: | B66F19/00 | 分類號: | B66F1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華***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卡管 卡槽 卡盤 提拉桿 外螺紋 卡塊 深穴 磁化 螺母 圓柱形的卡 管壁圓周 手柄組件 移位構件 用具領域 自然下垂 豁口 過渡弧 瓶蓋狀 外管壁 預留孔 軸活動 上端 移位 槽壁 卡桿 盤式 伸入 提拉 下端 圓面 置入 種盤 加工 貫穿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盤式提拉桿,它屬于工具用具領域,它可以伸入預留孔中提拉移位構件。它包含手柄組件、卡管,卡管在其上端的外管壁上加工有一段外螺紋,外螺紋上連接有一瓶蓋狀的螺母,在卡管的下端面上沿其管壁圓周均等距離的開有同樣的三個矩形的豁口即卡槽,卡槽都通過一橫置于槽壁上的圓柱形的卡軸活動的連接有一向下自然下垂的同樣的含鐵質的卡塊,一卡桿貫穿于卡管內并在下端則固定連接有一卡盤,卡盤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有一個滑槽,每個滑槽都依次加工為保持圓面、淺穴、過渡弧、深穴四個部位,卡盤被磁化,各卡塊都置入卡盤上相應的深穴內且其外緣都不凸出于卡管的外緣。本設計用于構件的移位。
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工具用具有關,具體是指一種盤式提拉桿。
背景技術
在許多工程施工領域或維修現場,對于較大較厚的構件的位置移動人們往往感到很是棘手,比如,在市政工程的作業中,針對較大的水泥蓋板,將其掀動就比較麻煩,往往是又撬又抬又捆,而在其上預留的作業孔也并不能完全滿足掀動的需要:當構件較薄時,可以通過某些帶鉤的桿形物伸進孔中來提拉移位,當構件較厚時,較小的預留孔就難以讓帶鉤的桿順利的插入,使得此類構件的移動難以便捷的進行,影響工作進度,所以一種可以方便操作能夠對較笨重的含有預留孔的構件進行提拉移位的專用工具是人們希望得到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種工具用具的新的技術方案盤式提拉桿,它可以解決前述的問題。
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如下:它包含手柄組件、卡管,卡管為圓管形,手柄組件鉸接于卡管的上端附近,所述卡管在其上端的外管壁上加工有一段外螺紋,外螺紋上連接有一瓶蓋狀的螺母,在卡管的下端面上沿其管壁圓周均等距離的開有同樣的三個矩形的豁口即卡槽,卡槽都通過一橫置于槽壁上的圓柱形的卡軸活動的連接有一向下自然下垂的同樣的含鐵質的卡塊,所述卡塊其主體朝外的一面為平直狀,朝內的一面為鼓腹狀;一圓柱形的卡桿從上向下貫穿于卡管內并在卡管的下端露出到達卡塊鼓腹的位置,卡桿的上端固定連接到螺母的中心部位,卡桿的下端則固定連接有一直徑同于卡管直徑的圓形的含鐵質的卡盤,卡盤將其圓面均等的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按同樣的加工順序加工有一個滑槽,每個滑槽都依次加工為淺穴、過渡弧、深穴三個平滑連接的部位,各滑槽之間是保留的卡盤一部分的原有圓面,卡盤被磁化,各卡塊都置入卡盤上相應的深穴內且其外緣都不凸出于卡管的外緣;當操作螺母相對于卡管旋轉時,卡盤就會被卡桿帶動作相對于卡管的旋轉運動并因此而使得各卡塊沿著卡盤上的滑槽即深穴、過渡弧、淺穴的前后順序作相對移動直到止于原有圓面處,此時各卡塊就會被調節成向外撐開狀而使得各卡塊的外緣凸出于卡管的外緣。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它可以順利的伸到構件的預留孔下,而不會受到構件厚度的影響,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將構件移位,方便了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設計盤式提拉桿的正面半剖視圖(主圖顯示的是各卡塊處于收攏狀態的盤式提拉桿,左側的細節放大圖為卡管上的卡槽、卡軸等組件橫斷面的視圖,右側的細節放大圖為卡塊、卡盤相接觸處的橫斷面的視圖,此時,卡塊6被置于卡盤7上的深穴9內,各卡塊未凸出于卡盤外也即未凸出于卡管4外)。
圖2是各卡塊處于展開的狀態的視圖(左側上方的細節放大圖顯示的是卡軸部位橫斷面的變化圖;左側下方顯示的是卡盤的俯視效果圖,圖中含卡盤上的圓面、深穴9、淺穴10及其間的過渡??;右側的細節圖顯示的是卡塊與卡盤相結合部位的橫斷面的效果圖)。
圖3、圖4、圖5是本設計的盤式提拉桿伸入構件的預留孔內進行提拉操作的三步操作演示圖(分別為伸入孔內、展開卡塊、上提卡桿移位構件三步)。
圖6是本設計盤式提拉桿的整體正視圖。
各圖中,1為手柄組件,2為螺母,3為卡桿,4為卡管,5為卡槽,6為卡塊,7為卡盤,8為滑槽,9為深穴,10為淺穴,11為構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設計作舉例說明。
如圖1、圖2、圖6所示,本設計的盤式提拉桿包含手柄組件1、卡管4,手柄組件包含提手和提系兩部分,提系通過鉚釘鉸接于卡管的上端附近,需要時,手柄組件可以相對于卡管繞轉一定角度(即歪向一邊)以方便相應的操作;所述卡管4為圓管形,在卡管上端的外管壁圓周上加工有一段外螺紋,外螺紋上連接有一瓶蓋狀的螺母2,在卡管4的下端面上沿其管壁圓周均等距離的開有同樣的三個矩形的豁口即卡槽5,卡槽5都通過一橫置于槽壁上的圓柱形的卡軸活動的連接有一向下自然下垂的同樣的含鐵質的卡塊6,所述卡塊其主體朝外的一面為平直狀,朝內的一面為鼓腹狀,即三個卡塊成三足鼎立狀,卡塊的鼓腹面均朝向卡管的中心方向,如圖1、圖2及其局部的斷面視圖所示狀;一圓柱形的卡桿3從上向下貫穿于卡管4內并在卡管的下端露出到達卡塊6的鼓腹的位置,卡桿的上端固定連接到螺母2的中心部位,當操作螺母2繞卡管4旋轉時,螺母就會帶動卡桿3同樣的轉動;卡桿的下端則固定連接有一直徑同于卡管直徑即外徑的圓形的含鐵質的卡盤7,卡盤將其圓面均等的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按同樣的加工順序加工有一個滑槽8,每個滑槽都依次加工為淺穴10、過渡弧、深穴9三個平滑連接的部位,各滑槽之間是保留的卡盤一部分的原有圓面,卡盤被加工為磁化狀,各卡塊6都置入卡盤上相應的深穴9內且其外緣都不凸出于卡管的外緣,如圖1、圖3所示狀,卡盤的磁性吸附力能夠使得卡塊不會脫離開卡盤上的滑槽而只會在滑槽上的不同部位作調節移動;操作螺母2相對于卡管4旋轉時,卡盤7就會被卡桿3帶動作相對于卡管的旋轉運動并因此而使得各卡塊6沿著卡盤上的滑槽8即深穴9、過渡弧、淺穴10的先后順序移動直到止于原有圓面處,此時各卡塊就會被調節成向外撐開狀而使得各卡塊的外緣凸出于卡管的外緣,如圖2所示狀。如此,本設計的卡桿的結構就描述完畢,具體使用時,如圖3、圖4、圖5所示,手持盤式提拉桿向下伸入構件11上的預留孔下,由前述知道,卡管下的卡塊在操作前均處于卡管外緣內的位置,只要預留孔徑不小于卡管的直徑尺寸就不影響其下伸,下伸到構件下后就如圖4所示狀的操作螺母作相對于卡管的正向旋轉,卡桿就會帶動卡盤旋轉并進而使得各卡塊在卡盤上的滑槽8內作相對于卡盤的移動,即是沿著深穴、過渡弧、淺穴的先后順序直到止于原有圓面處為止,此時,各卡塊就會作向外的展開狀,如圖2、圖5所示狀,這樣,卡管下的各卡塊在如此操作后就處于卡管外緣外的位置了,三個卡塊共同形成的外緣輪廓尺寸就大于預留孔的直徑尺寸了,向上提拉手柄組件就會將構件整體移位,如圖5所示狀,反向操作,卡盤的磁性吸附力就能使得各卡塊收攏起來回歸原位置,從而可以取出卡桿,解除連接;這樣,令人棘手的含預留孔的較厚構件的移動問題得到了輕松的解決,是此類用具的一大改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爍,未經陳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6948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