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用于軟土地區的沉井風機基礎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66745.3 | 申請日: | 2018-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657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0 |
| 發明(設計)人: | 霍宏斌;高建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 主分類號: | E02D27/42 | 分類號: | E02D27/42;E02D27/18;E02D27/34 |
| 代理公司: | 武漢知產時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馮必發;金慧君 |
| 地址: | 43007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泥土 沉井基礎 承臺 螺桿組件 錨具 風機基礎結構 軟土地區 沉井 可用 螺桿 螺母 砂土 鄰近建筑物 濕陷性黃土 垂直荷載 螺母連接 軟土地基 水平荷載 淤泥質土 標高 封底 上端 預設計 風機 埋置 施工 下端 預埋 粘土 下沉 密封 淤泥 混凝土 承載 伸出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用于軟土地區的沉井風機基礎結構,包括沉井基礎、混泥土承臺、錨具和若干螺桿組件,沉井基礎下沉至預設計標高處固定,底部設置混凝土封底,混泥土承臺密封沉井基礎,所有螺桿組件均預埋于混泥土承臺內,每一螺桿組件包括螺桿和螺母,錨具固定于混泥土承臺內,所有螺桿的下端均通過錨具固定,上端伸出混泥土承臺上表面通過螺母連接風機的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施工方便周期短、造價低、安全性高,適用于砂土、粘土、濕陷性黃土、淤泥、淤泥質土等軟土地基條件,埋置深度可以很大,整體性強、穩定性好,有較大的承載面積,能承受較大的垂直荷載和水平荷載,沉井基礎施工時對鄰近建筑物影響較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風電發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用于軟土地區的沉井風機基礎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的快速增長,風機大型化趨勢加快,風電場的建設過程中風機基礎的安全性、風電場建設的造價成本、風電場建設周期已經嚴重的影響了風電場的經濟性,昂貴的傳統風機基礎形式已經嚴重制約了風電場地健康發展,采用新型的風機基礎是風電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軟土地區目前行業只有預應力筒型基礎和傳統樁基礎,這兩種風機基礎都具有施工時間長和成本較貴的缺點,沉井基礎埋深較大,整體性和穩定性好,具有較大的承載面積,能承受較大的垂直和水平荷載,目前沒有將沉井基礎引入風機基礎行業。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用于軟土地區的沉井風機基礎結構。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可用于軟土地區的沉井風機基礎結構,包括沉井基礎、混泥土承臺、錨具和若干螺桿組件,所述沉井基礎下沉至預設計標高處固定,底部設置混凝土封底,所述混泥土承臺密封所述沉井基礎,所有螺桿組件均預埋于所述混泥土承臺內,每一所述螺桿組件包括螺桿和螺母,所述錨具固定于所述混泥土承臺內,所有螺桿的下端均通過所述錨具固定,上端伸出所述混泥土承臺上表面通過所述螺母連接風機的塔筒。
進一步地,所述沉井基礎為上下敞口空心井筒狀結構,包括井壁,所述井壁下端設有刃腳,所述沉井基礎下沉至預設計標高處通過所述刃腳固定于地基,所述沉井基礎內部設有隔墻,所述隔墻下端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封底,上端支撐所述混泥土承臺。
進一步地,所述沉井基礎與所述混泥土承臺用鋼筋連接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螺桿表面包裹著PE管。
進一步地,所述螺桿外表面設有氟碳漆防腐層。
進一步地,所述混泥土承臺為圓形,所有螺桿組件排列成以所述混泥土承臺中心為圓心的兩同心圓,兩同心圓上的螺桿組件均均勻分布,所有螺桿的上端依次穿過上環和法蘭盤后限位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錨具為底環。
進一步地,所述螺桿材料為42CrMo合金鋼,型號為M36~M64。
進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承臺的混凝土材料為C40~C60混凝土。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可用于軟土地區的沉井風機基礎結構施工方便周期短、造價低、安全性高,當沉井基礎足夠大時,適用于砂土、粘土、濕陷性黃土、淤泥、淤泥質土等軟土地基條件。埋置深度可以很大,整體性強、穩定性好,有較大的承載面積,能承受較大的垂直荷載和水平荷載,沉井基礎施工時對鄰近建筑物影響較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可用于軟土地區的沉井風機基礎結構的主視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可用于軟土地區的沉井風機基礎結構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圖1中沉井基礎1的主視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圖1中螺桿組件3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未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6674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