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DDR布線的線長檢測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66562.1 | 申請日: | 2018-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172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7 |
| 發明(設計)人: | 尹思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斐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1C5/06 | 分類號: | G11C5/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碩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信號組 線長 網絡信號線 網絡類型 布線 讀取 獲取模塊 內線 處理模塊 讀取模塊 分組模塊 工作效率 檢測系統 冗余 檢測 工作量 測試 | ||
1.一種DDR布線的線長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0獲取用戶選擇的網絡類型,并將所述用戶選擇的網絡類型劃分至對應的信號組;
S200讀取每一信號組內各網絡信號線的長度;
S300根據所述每一信號組內各網絡信號線的長度,計算各信號組組內線長差值和/或組間線長差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DDR布線的線長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00包括:
S310根據所述每一信號組內各網絡信號線的長度進行排序,獲得每一信號組的線長排序列表,
S320根據所述線長排序列表獲取每一信號組內各網絡信號線長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S330根據所述每一信號組內各網絡信號線長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計算每一信號組的組內線長差值和/或指定的兩組信號組的組間信號線長差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DDR布線的線長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S400根據所述各信號組組內線長差值和/或組間線長差值,生成DDR布線的線長檢測報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DDR布線的線長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00包括:
S410生成HTML表格,分別以mil和mm為單位,輸出所述各信號組組內線長差值的數據和/或組間線長差值的數據;
S420按照預先設定的DDR布線的線長規則,根據所述HTML表格輸出的數據,判斷所述DDR布線的線長是否合格;
S430根據上述判斷結果,生成DDR布線的線長檢測報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DDR布線的線長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先設定的DDR布線的線長規則包括:所述各信號組組內線長的差值和/或組間線長的差值在各自預設的范圍內,和/或各組內或組間對應布線上的過孔數一致。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DDR布線的線長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00中所述信號組包括:CLK信號組、DQS信號組、DQ&DQM信號組、以及Control andAddress信號組。
7.一種DDR布線的線長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用戶選擇的網絡類型;
分組模塊,用于將所述獲取模塊獲取的用戶選擇的網絡類型劃分至對應的信號組;
讀取模塊,用于讀取每一信號組內各網絡信號線的長度;
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每一信號組內各網絡信號線的長度,計算各信號組組內線長差值和/或組間線長差值。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DDR布線的線長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模塊包括:
排序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每一信號組內各網絡信號線的長度進行排序,獲得每一信號組的線長排序列表;
第一計算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排序子模塊獲得的所述線長排序列表,獲取每一信號組內各網絡信號線長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第二計算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一計算子模塊計算的所述每一信號組內各網絡信號線長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計算每一信號組的組內線長差值和/或指定的兩組信號組的組間信號線長差值。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DDR布線的線長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報告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處理模塊計算出的各信號組組內線長差值和/或組間線長差值,生成DDR布線的線長檢測報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DDR布線的線長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報告生成模塊包括:
輸出子模塊,用于生成HTML表格,分別以mil和mm為單位,輸出所述各信號組組內線長差值的數據和/或組間線長差值的數據;
判斷子模塊,用于按照預先設定的DDR布線的線長規則,根據所述輸出子模塊中所述HTML表格輸出的數據,判斷所述DDR布線的線長是否合格;
報告生成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判斷子模塊的判斷結果,生成DDR布線的線長檢測報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斐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四川斐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6656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指紋識別和動作識別的支付裝置
- 下一篇:數據存儲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