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網絡連接時長的監視方法及監視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65718.4 | 申請日: | 2018-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946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晨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康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6 | 分類號: | H04L12/2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吳輝輝 |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網絡連接 時長 網絡設備 監視網絡 監視系統 網絡流量 監視 網絡控制 時間段 超時 上網 連接網絡設備 網絡設備連接 提醒用戶 用戶終端 斷網 鬧鈴 指令 發送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網絡連接時長的監視方法及監視系統,其監視方法包括步驟:S1:連接網絡設備;S2:監視網絡設備的網絡流量;S3:若網絡設備的網絡流量超過流量閾值,則監視網絡設備的網絡連接時長;S4:若網絡設備的網絡連接時長超過時長閾值,則發送提醒指令至用戶終端以提醒網絡設備連接超時。本發明在對網絡流量進行監視的基礎上監視網絡設備的網絡連接時長,并且在網絡連接超時的情況下提醒用戶及通過監視系統對該網絡設備進行強制斷網,以達到對網絡設備進行網絡控制,有效的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通過設置上網時間段、定時鬧鈴等手段進行網絡控制時所存在的用戶不能在任意時間段進行上網的弊端,有效的提高了用戶的體驗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網絡連接時長的監視方法及監視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的進步,家庭中的路由器越來越普及,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至少擁有一個路由器,路由器已經成為了家庭互聯網的網絡連接中樞,用于服務網絡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支持WIFI功能的手機等;隨著智能網絡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至少擁有一部網絡設備,對于一些需要進行限制網絡使用的用戶,如未成年人與上網成癮群體,其缺少自控能力,影響學習及工作,對身體也造成各種程度的危害。因此,不少家長采取手動控制網絡設備的聯網,如手動開關網絡設備或者采用設置上網時間段、定時鬧鈴等方式控制聯網。但是,對于需要利用網絡進行工作、社交的群體而言,斷開網絡連接雖然能夠控制上網,但是也影響了正常工作及社交,且由于用戶所處的環境不斷變換,其需要頻繁的更新設置上網時間段或定時鬧鈴,較為繁瑣。
申請號為CN201710990335.6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基于無線路由器實現上網控制的方法,其方法包括:S1.獲取連接到無線路由器的智能終端MAC地址;S2.判斷智能終端MAC地址是否被綁定,若是,則判斷智能終端的連接時間是否在預先設定的時間段內;S3.若連接時間不在預先設定的時間段內,則執行鬧鈴提醒;S4.智能終端斷開無線連接,無線路由器根據所述智能終端的連接斷開信息關閉鬧鈴。該申請在實現需要上網控制的用戶群體連接使用無線網絡上網行為控制的同時,能夠區分普通用戶群體和需要被上網控制的用戶群體。
上述現有技術中對于智能終端等網絡設備的上網控制的方法是通過預設上網時間段實現,需用戶手動進行鬧鈴的設定,使用戶僅能在預設時間段內進行上網,雖然能夠起到控制用戶上網時間的效果,但是其設置操作較為繁瑣且其也極大的限制了用戶上網的隨機性,使用戶僅能在預設時間段內上網而降低了用戶的體驗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實時監視網絡設備的網絡連接時長的監視方法,使其能夠對網絡設備進行網絡連接控制的同時能夠提醒用戶上網超時,以提高用戶的體驗效果。
針對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網絡連接時長的監視方法,該監視方法包括步驟:
S1:連接網絡設備;
S2:監視網絡設備的網絡流量;
S3:若網絡設備的網絡流量超過流量閾值,則監視網絡設備的網絡連接時長;
S4:若網絡設備的網絡連接時長超過時長閾值,則發送提醒指令至用戶終端以提醒網絡設備連接超時。
進一步的,上述步驟S1包括:
S11:獲取網絡設備的配置信息;
S12:連接網絡設備并發送配置信息至用戶終端。
進一步的,上述步驟S4包括:
S41:獲取網絡設備網絡連接的時長閾值并判斷網絡設備的網絡連接時長是否超過時長閾值;
S42:若是,則發送提醒指令至用戶終端以提醒網絡設備連接超時。
進一步的,上述監視方法還包括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康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康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6571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