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電弧管泡殼成形的夾頭裝置及電弧管泡殼成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65629.X | 申請日: | 2018-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142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4 |
| 發明(設計)人: | 何榮開;賈友彬;呂家東;劉鵬;陳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3B23/07 | 分類號: | C03B23/07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張艷 |
| 地址: | 210096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成形 玻管 電弧管泡殼 彈性夾頭組件 夾頭裝置 通氣管 支撐筒 退火 火頭 夾緊固定 連接固定 密封對接 預熱 鼓泡 夾持 加寬 靠輪 泡殼 推料 密封 跳動 保證 | ||
1.用于電弧管泡殼成形的夾頭裝置,該夾頭裝置用于將玻管的端部夾緊,且能夠朝玻管內通氣和帶動玻管自傳,玻管兩端對稱用夾頭裝置夾緊,夾頭裝置使用時連接玻管的一端為前端,另一端為后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彈性夾頭組件(104)、支撐筒(105)和通氣管(109),所述玻管的端部與通氣管(109)密封對接,玻管通過彈性夾頭組件(104)夾緊固定,支撐筒連接固定彈性夾頭組件(104)和通氣管(10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電弧管泡殼成形的夾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筒(105)外壁安裝有兩個軸承(103),兩個軸承(103)之間安裝有齒輪(102)和隔圈(101),軸承(103)由軸用擋圈(110)固定,齒輪(102)與自轉齒輪嚙合,由自轉齒輪帶動玻管二端夾頭裝置同步旋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電弧管泡殼成形的夾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夾頭組件(104)安裝在支撐筒(105)內的前端,彈性夾頭組件(104)上的彈簧夾爪(401)與支撐筒(105)之間有滑動軸承(108),彈簧夾爪(401)后端與拉桿(111)相連,拉桿(111)的后端與撥叉環(112)相連;撥叉環(112)通過開合夾頭連桿和開合夾頭杠桿連接開合夾頭氣缸,并由開合夾頭氣缸控制其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電弧管泡殼成形的夾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桿(111)內孔裝有拉套(106),通氣管(109)貫穿在拉套(106)的內孔中,通氣管(109)前端內孔裝有密封圈(107),玻管裝在密封圈(107)內;通氣管(109)內孔后端裝有旋轉進氣接頭(116),鼓泡氣體通過旋轉進氣接頭進入通氣管內;通氣管(109)外圓后端擋圈(117)和壓縮彈簧(115),而壓縮彈簧(115)另一端與裝在拉套(106)內孔后端的螺塞(114)連接,而螺塞(114)與拉套(106)由錐端緊定螺釘(113)固定;在壓縮彈簧(115)的彈簧力作用下,拉套(106)前端面后移壓緊在密封圈(107)上,使密封圈(107)變形,玻管和通氣管(109)達到可靠密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電弧管泡殼成形的夾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夾頭組件(104)的彈簧夾爪(401)的三個爪頭上安裝有三個夾持塊(404),用銷釘(403)和彈性擋圈(402)固定,夾持塊(404)外側與支撐筒(105)的前端錐面貼合,夾持塊(404)內側與玻管外圓貼合,隨玻管外徑的變化,夾持塊(404)有微量擺動,保證玻管夾持后徑向跳動小。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電弧管泡殼成形的夾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桿(111)與撥叉環(112)之間由導向螺紋銷(502)固定,撥叉環(112)移動使導向螺紋銷(502)在支撐筒(105)后端的腰形槽內移動,保證支撐筒(105)、拉桿(111)、撥叉環(112)等同步旋轉;通氣管(109)通過固定銷釘(501)與支撐筒(105)相對位置固定,而拉桿(111)和撥叉環(112)在相對位置上有腰形槽,允許拉桿(111)和撥叉環(112)可移動。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電弧管泡殼成形的夾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套(106)包括前端壓套(603)、過渡套(602)和后端接套(601),前端壓套(603)和后端接套(601)的一端有凹形圓臼,而過渡套(602)兩端有凸形圓臼,成垂直分布,成十字萬向連接節,有利于密封,減小密封圈變形對玻管徑向位置的影響,進而減小玻管夾持后跳動,拉套運動靈活。
8.電弧管泡殼成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步驟1:夾持玻管:將預加熱的玻管兩端用夾頭裝置夾緊固定,玻管保持水平,玻管勻速自轉;
步驟2:預熱:用窄火頭在玻管的中間下方加熱,直至燒熔玻管的中間位置;
步驟3:雙向推料:從玻管的兩端朝向玻管的中心進給堆料,玻管燒熔部位壁厚增加;
步驟4:火頭加寬:點燃窄火頭兩連的輔助火焰變成寬火頭,繼續燒熔玻管并兩端夾頭同步進給堆料;
步驟5:靠輪鼓泡:在玻管內通入氣體,在氣體壓力的作用下,燒熔部位玻管直徑變大,成為球形或橢球形,同時滾輪進給,滾輪兩側尖端靠近燒熔的玻管,冷卻接觸點位置的溫度,控制泡殼成形的長度;
步驟6:成形退火:待泡殼成形后,退出滾輪,再用火焰對泡殼進行退火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65629.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