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舊鋰動力電池活性物質與集流體的分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64912.0 | 申請日: | 2018-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004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4 |
| 發明(設計)人: | 常麗娟;房瑞曉;盧勇;陳思竹;丁睿謙;朱冬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54 | 分類號: | H01M10/54;H01M4/505;H01M4/525;B09B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活性物質 集流體 溶劑 固體沉淀物 鋰動力電池 電極 濾渣 吡咯烷酮化合物 亞砜化合物 酰胺化合物 洗滌劑 動力電池 加熱攪拌 去離子水 溶解能力 粘結劑 浸沒 放電 拆解 流體 回收率 沖洗 洗滌 過濾 破碎 清洗 | ||
本發明公開了種廢舊鋰動力電池活性物質與集流體的分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拆解放電后的動力電池,獲得電極;(2)將所述電極浸沒于溶劑中,加熱攪拌3?4h;(3)過濾,用洗滌劑沖洗濾渣3?5次,以除去溶劑,將洗滌后的濾渣在80?100℃下干燥,得集流體;(4)將所述濾液離心,得固體沉淀物,用去離子水清洗所述固體沉淀物5?6次,在80?120℃下干燥4?6h;將干燥后的所述固體沉淀物破碎、篩分,得活性物質;所述溶劑為酰胺化合物、亞砜化合物和吡咯烷酮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本發明中的溶劑對粘結劑PVDF的溶解能力強,在分離集流體和活性物質后,回收集流體與活性物質的回收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鋰電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鋰電池集流體與活性物質的分離方法。
背景技術
全球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消耗殆盡、環境的嚴重污染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嚴重威脅,這就促使人類尋找潔凈的可再生新能源。電能作為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主要動力,被廣泛應用于動力、照明、冶金、化學、紡織、通信、廣播等各個領域,而電池作為電能的載體,需求量也日益劇增,但隨之產生的電池報廢量讓人觸目驚心。在我國,每年約產生100億只廢舊電池,重量約30萬噸,其中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約12萬噸,占比較大;如果采用填埋的方式處理動力電池,將造成40億m3的水體遭受污染,1500km3的土壤喪失使用功能,將對人類的生態環境產生極大的威脅。廢舊鋰離子電池中含有鈷、鎳、鐵、鋁、銅等高價值金屬,而我國屬于資源比較稀缺型國家,尤其是鈷資源,以進口的方式平衡國內不斷增長的需求,而金屬鎳和錳均為不可再生資源。采取一定的處理方法對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可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并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價值。
專利CN201110314470.1公開了一種從廢舊鋰電池回收有價金屬的方法。該方法采用焙燒膨脹熱分離法,去除PVDF等有機粘接劑,從而分離集流體和活性材料,但該方法反應條件劇烈,能耗高,回收效率低,造成空氣污染。
專利CN201510677096.X公開了一種在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與酸性環境的協同作用下,通過加熱攪拌的方式使集流體與活性物質分離的方法,實現集流體和活性材料的分離和再利用。該法在處理過程中需加入鹽酸,將產成一定量的廢液,并無法循環利用,廢液需進行處理以避免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廢水處理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能耗小、對環境無污染的集流體與活性物質分離的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廢舊鋰動力電池活性物質與集流體的分離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拆解放電后的鋰動力電池,獲得電極;
(2)將所述電極浸沒于溶劑中,加熱攪拌3-4h;
(3)過濾,用洗滌劑沖洗濾渣3-5次,以除去溶劑,將洗滌后的濾渣在80-100℃下干燥,得集流體;
(4)將所述濾液離心,得固體沉淀物,用去離子水清洗所述固體沉淀物5-6次,在80-120℃下干燥4-6h;將干燥后的所述固體沉淀物破碎、篩分,得活性物質;
所述溶劑為酰胺化合物、亞砜化合物和吡咯烷酮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的,所述溶劑的濃度為5-10mol/L。
進一步的,所述洗滌劑為蒸餾水或無水乙醇或乙醇水溶液。
進一步的,在所述步驟(4)中,所述離心過程中的離心轉速為3000轉/min—5000轉/min。
進一步的,所述篩分過程中使用的篩的孔徑為800-1250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649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