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的方法、裝置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62601.0 | 申請日: | 2018-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368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毛治國;崔景偉;陳俊飛;袁選俊;朱如凱;高志勇;蘇玲;羅忠;馮佳睿;張響響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輝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確定 石油 向下 深度 方法 裝置 系統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的方法、裝置及系統,所述方法包括獲取待測油藏儲集層的孔喉半徑以及生烴增壓數據;根據所述孔喉半徑以及生烴增壓數據,利用向下運移深度計算模型確定所述待測油藏的石油向下運移深度,其中,所述計算模型根據對石油向下運移過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結果確定。利用本申請各個實施例,可以簡單高效的定量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數據處理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石油運移是油藏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紐帶,也是石油地質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石油從生油層運移到儲集層是一個漫長的地質過程,貫穿于油藏的形成、調整和破壞的整個過程,受到地層巖性、壓力、孔隙性質及其結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研究石油運移的特點,明確是其運移的途徑、方向和時期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對石油勘探有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
石油儲集層主要為沉積巖,而沉積巖又主要是在水中沉積形成的,因此儲集層的孔隙中初始儲集為地層水。目前世界上所發現的石油,其密度總是小于地層水,使得在地層油水兩相流體環境中,石油理論上總是向上或者上傾方向運移。因此針對石油運移方向的研究,目前的主要集中在向上和側向上傾方向,而對向下和下傾方向研究較少,對向下運移深度的研究和計算幾乎為空白。
但在實際石油勘探中,亦發現有不少生油層在上、儲集層在下的油藏,也即“上生下儲”油藏。國內比如鄂爾多斯盆地上三疊統延長組長8油層組,其油源主要來自上覆長7油層組的泥頁巖;國外比如北美地區在多個盆地中發現的深盆油氣藏。因此,業內需要一種可以定量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的方法,以有效指導該類油藏的勘探和開發。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的方法、裝置及系統,可以簡單高效的定量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
本申請提供的一種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的方法、裝置及系統是通過包括以下方式實現的:
一種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的方法,包括:
獲取待測油藏儲集層的孔喉半徑以及生烴增壓數據;
根據所述孔喉半徑以及生烴增壓數據,利用向下運移深度計算模型確定所述待測油藏的石油向下運移深度,其中,所述計算模型根據對石油向下運移過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結果確定。
本申請實施例的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的方法,所述計算模型根據對石油向下運移過程中石油的受力分析結果確定,包括:
識別待測油藏的類型,所述油藏的類型包括親水油藏、親油油藏;
根據識別結果對石油向下運移過程中石油的受力進行分析獲得所述受力分析結果;
相應的,根據所述受力分析結果構建向下運移深度計算模型。
本申請實施例的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的方法,所述根據識別結果對石油向下運移過程中石油的受力進行分析獲得所述受力分析結果,包括:
對石油向下運移過程中石油的受力進行分析,建立石油運移動態平衡方程,包括:
當所述油藏的類型為親水油藏時,生油層壓力與油柱重力之和等于儲層孔隙壓力以及毛細管壓力之和;
當所述油藏的類型為親油油藏時,生油層壓力、油柱重力以及毛細管壓力之和等于儲層孔隙壓力。
本申請實施例的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的方法,所述計算模型包括:
其中,h表示石油向下運移深度,PCH表示生烴增壓,r表示孔喉半徑,a、b為常數。
本申請實施例的確定石油向下運移深度的方法,當所述油藏的類型為親水油藏時,所述計算模型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626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