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加洲鱸取樣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56980.2 | 申請日: | 2018-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748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9 |
| 發明(設計)人: | 徐建榮;韓曉磊;孫玉祥;楊玄;趙世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K69/02 | 分類號: | A01K69/02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偉軍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集魚網箱 半潛式 浮框 袖網 魚口 一次取樣 取樣 測量 水面 集魚裝置 有效控制 自由端 魚池 敞口 集魚 腔內 探出 魚體 制備 取出 封閉 養殖 | ||
1.一種加洲鱸取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制備一主動集魚裝置,該主動集魚裝置由一半潛式浮框(1)、一主動集魚網箱(2)和一導魚袖網套(3)組成,主動集魚網箱(2)設置在半潛式浮框(1)內,該主動集魚網箱(2)的上部形成敞口,而四周以及底部形成封閉,并且主動集魚網箱(2)的上部以及下部與半潛式浮框(1)固定,在主動集魚網箱(2)的一側開設有一導魚口(21),導魚袖網套(3)的一端在對應于導魚口(21)的位置與主動集魚網箱(2)連接,而導魚袖網套(3)的另一端構成為自由端并且伸展到主動集魚網箱(2)的主動集魚網箱腔內;
B)取樣,先將由步驟A)得到的主動集魚點裝置投入加洲鱸養殖魚池,所述的導魚口(21)位于水面之下,而所述半潛式浮框(1)以及主動集魚網箱(2)的上部探出水面,待加洲鱸循著導魚口(21)和導魚袖網套(3)進入主動集魚網箱(2)的主動集魚網箱腔內后,得到待測量的樣品加洲鱸并取出進行測量,其中,樣品加洲鱸的一次取樣量為30-50尾,每尾的重量大于200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洲鱸取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潛式浮框(1)由一矩形框體(11)和分別插置在矩形框體(11)的四個角部的各一根插條(12)組成,在矩形框體(11)的四個角部各開設有一插條孔(111),插條(12)與插條孔(111)插配并且由插置于插條(12)上的插銷(121)限定,而插銷(121)支承在矩形框體(11)朝向上的一側表面,插條(12)的上端伸展到矩形框體(11)的上方;在所述主動集魚網箱(2)的上沿的四個角部各固定有一上牽引繩(22),而在主動集魚網箱(2)的底沿的四個角部各固定有一下牽引繩(23),上牽引繩(22)與所述插條(12)的頂部連接,而下牽引繩(23)與所述插條(12)的底部連接,其中:所述的矩形框體(11)以及插條(12)由木質材料、毛竹或金屬管制成并且當矩形框體(11)以及插條(12)為金屬管時,在插條(12)的上端設置一浮球(12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洲鱸取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條(12)的頂部開設有一上牽引繩掛著連接槽(123),而在插條(12)的底部開設有一下牽引繩掛著連接槽(124),所述的上牽引繩(22)與上牽引繩掛著連接槽(123)掛著連接,而所述的下牽引繩(23)與下牽引繩掛著連接槽(124)掛著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洲鱸取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體(11)的邊長為1.6m,所述插條(12)的高度為1.5-1.8m,并且插條(12)的上端伸展到矩形框體(11)的上方的程度為0.3m;所述主動集魚網箱(2)的邊長為1.5m,高度為1.2m,主動集魚網箱(2)的上部探出水面的程度為0.3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洲鱸取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魚口(21)以及導魚袖網套(3)的直徑為40-50cm并且導魚袖網套(3)的長度為40-50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理工學院,未經常熟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5698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潛葉蠅飼養收集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種浮游生物采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