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管壁厚測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53722.9 | 申請日: | 2018-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0750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9 |
| 發明(設計)人: | 原田朋弘;增山政次;益本雅典;久保田泰輔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菱重工環境·化學工程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1B17/02 | 分類號: | G01B17/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張剛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伸縮機構 裝置主體 伸長 測定裝置 壁厚 振蕩超聲波 等間隔地 伸縮自如 施力構件 引導裝置 軸線方向 測定管 管壁厚 內周面 傳感器 施力 種管 車輪 移動 轉換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管壁厚測定裝置,測定管(52)的壁厚,其中,具備:裝置主體(3);傳感器(8),其安裝于裝置主體(3),從管(52)的徑向的中心朝徑向外側振蕩超聲波;一對伸縮機構(4),它們朝徑向外側以及徑向內側伸縮自如地安裝于裝置主體(3),并在以管(52)的軸線為中心的周向上等間隔地設置;施力構件(5),其對伸縮機構(4)進行施力而使之伸長;車輪(6),其安裝于各個伸縮機構(4),一邊與管(52)的內周面接觸一邊引導裝置主體(3)朝管的軸線方向(Da)的移動;以及傳動機構(7),其將一方的伸縮機構(4a)的徑向上的伸長轉換成另一方的伸縮機構(4b)的徑向上的伸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壁厚測定裝置。
本申請基于2017年2月24日提出的日本特愿2017-033213號主張優先權,并將其內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術
例如,垃圾焚燒用的鍋爐需要用于發現不良情況的定期的鍋爐管的壁厚測定。作為通常的鍋爐管的壁厚測定方法,已知有水浸UT法等。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無需切斷鍋爐管就可測定鍋爐管的壁厚的技術。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使用對進行壁厚測定的超聲波探頭(傳感器)進行引導的引導管。引導管在從形成于集管的檢查孔導入集管內后,該引導管的前端導入鍋爐管。
之后,從檢查孔側朝引導管內導入與傳感器線纜連接的超聲波探頭,使超聲波探頭前進。由此,超聲波探頭在沿著引導管內前進后,以被引導管引導的方式導入鍋爐管內。
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如下的管壁厚測定裝置:具備伸縮自如的三個臂,使三個臂伸長而與鍋爐管的內周面接觸,由此將超聲波探頭保持于鍋爐管的徑向的中心。
各個臂是具有沿著鍋爐管的軸線方向平行延伸的從動連桿、以及支承從動連桿的一對驅動連桿的連桿機構。一方的驅動連桿的徑向外側與從動連桿經由長孔連結。由此,從動連桿相對于一方的驅動連桿在鍋爐管的軸線方向上移動自如且旋轉自如。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專利第405667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169548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管厚測定裝置中,三個臂由互不相同的驅動源驅動,因此,存在臂的伸縮量不是恒定的情況。另外,為了驅動臂而使用致動器,由此導致不容易小型化,例如在鍋爐管的內周面具有與焊接、固著物相伴的突起的情況等,存在車輪鉤掛的情況。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利用更簡單且小型的機構進行傳感器的定心的管厚測定裝置。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種管壁厚測定裝置,其測定管的壁厚,其中,所述管壁厚測定裝置具備:裝置主體;傳感器,其安裝于所述裝置主體,從所述管的徑向的中心朝徑向外側振蕩超聲波;一對伸縮機構,它們朝徑向外側以及徑向內側伸縮自如地安裝于所述裝置主體,且在以所述管的軸線為中心的周向上等間隔地設置;施力構件,其對所述伸縮機構進行施力而使之伸長;車輪,其安裝于各個所述伸縮機構,一邊與所述管的內周面接觸一邊引導所述裝置主體朝所述管的軸線方向的移動;以及傳動機構,其將一方的所述伸縮機構的徑向上的伸長轉換成另一方的所述伸縮機構的徑向上的伸長。
根據這樣的結構,施力構件對伸縮機構進行施力而使之伸長,并且利用傳動機構將一方的伸縮機構的運動傳遞至另一方的伸縮機構,由此無需使用電動機等驅動源,便能夠使一對伸縮機構同步地伸縮。由此,能夠通過更簡單且小型的機構進行傳感器的定心。
另外,由于采用伸縮機構在周向上僅設置兩處的結構,因此,即便在管的內周面存在與焊接相伴的突起的情況下,也能夠使裝置容易通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菱重工環境·化學工程株式會社,未經三菱重工環境·化學工程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5372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