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導頻信號生成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47401.8 | 申請日: | 2018-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661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磊;張蕾;陳雁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J13/12;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袁方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信號 生成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一種導頻信號生成方法及裝置,涉及通信領域,能夠提高導頻信號的數量。該方法包括:終端接收網絡設備發送的是否將第一解調參考信號DMRS與第二DMRS進行碼分復用的第一指示以及用于確定DMRS端口號的第二指示;終端根據該第一指示和第二指示確定DMRS端口號;若終端根據第一指示確定將第一DMRS與第二DMRS進行碼分復用,則根據上述確定的DMRS端口號,獲取用于生成DMRS序列的參數,該用于生成DMRS序列的參數包括第一正交碼,第一正交中的一個元素用于生成第一DMRS序列,第一正交碼中的另一個元素用于生成第二DMRS序列;終端根據該用于生成DMRS序列的參數生成第一DMRS序列和第二DMRS序列;將第一DMRS序列和第二DMRS序列映射到相應的時頻資源生成導頻信號。
技術領域
本申請的實施例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頻信號生成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5G(5th-generation,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下一代蜂窩通信網的熱門標準,覆蓋了eMBB(enhance mobile broadband,增強移動寬帶)、uRLLC(ultra reliablelowlatency communication,高可靠低延時通信)和mMTC(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海量物聯網通信)這三大場景。eMBB場景強調高吞吐量,uRLLC場景強調高可靠性和低時延,mMTC場景強調海量連接數。
在mMTC場景中,會有海量的終端需要和網絡設備進行上行通信。對于上行通信,網絡設備需要給不同的終端配置不同的解調參考信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網絡設備通過在導頻信號中接收終端的DMRS,來識別用戶并進行信道估計。在通信系統中,DMRS的數量是有限的。因此在mMTC場景中,終端過多時,DMRS有限造成可用的導頻信號的數量不足將會是網絡容量的瓶頸。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導頻信號生成方法及裝置,能夠提高導頻信號的數量。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導頻信號生成方法。該方法包括:終端接收網絡設備發送的是否將第一解調參考信號DMRS與第二DMRS進行碼分復用的第一指示以及用于確定DMRS端口號的第二指示,該第一DMRS所在的符號和第二DMRS所在的符號不相鄰;終端根據該第一指示和第二指示確定DMRS端口號;若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指示確定將第一DMRS與第二DMRS進行碼分復用,則根據上述確定的DMRS端口號,獲取用于生成DMRS序列的參數,該用于生成DMRS序列的參數包括第一正交碼,例如第一正交碼可以為兩個符號長度,第一正交碼中的一個元素用于生成第一DMRS序列,第一正交碼中的另一個元素用于生成第二DMRS序列;終端根據該用于生成DMRS序列的參數生成第一DMRS序列和第二DMRS序列;將第一DMRS序列和第二DMRS序列映射到相應的時頻資源生成導頻信號。示例性的,第一DMRS可以為前置(front-load)DMRS,第二DMRS可以為附加(additional)DMRS,兩者所在的符號通常不相鄰,由于在確定將兩者進行復用時,終端可以根據DMRS端口號獲取用于生成DMRS序列的參數,該用于生成DMRS序列的參數包括具有兩個元素的第一正交碼,例如該第一正交碼可以為(+1,+1)或者(+1,-1)這樣終端能夠根據一個元素生成第一DMRS序列,根據另一個元素生成第二DMRS序列,最后將第一DMRS序列和第二DMRS序列映射到相應的時頻資源生成導頻信號。由于上述過程中,進一步將第一DMRS與第二DMRS進行碼分復用,因此擴展了導頻信號的數量,并且可以支持更多的DMRS端口數量。此外,由于通過正交碼將第一DMRS與第二DMRS進行碼分復用,因此可以實現不同的DMRS序列對應的導頻信號能夠相互正交,避免了導頻信號之間的干擾,保證了網絡設備對用戶檢測的準確性和信道估計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4740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