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46963.0 | 申請日: | 2018-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666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03 |
| 發明(設計)人: | 肖明;王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86 | 分類號: | E04B2/86;E04C5/06;B28B23/00;B28B2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丹;晁璐松 |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接 雙面 疊合 剪力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建筑剪力墻結構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及其施工方法。本發明包括位于剪力墻兩側的預制面板,設置在兩個預制面板之間的鋼筋桁架,以及兩個預制面板之間的現澆混凝土;兩個所述預制面板之間還設置有連接拉筋;所述連接拉筋垂直于預制面板設置。本發明結構簡單,便于機械化、批量化生產,橫向約束強,抗震性能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剪力墻結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雙面疊合剪力墻結構為半預制半現澆的混凝土結構,吸收了現澆混凝土結構與預制混凝土結構的優點,具有預制構件質量高,現澆連接整體性好的特點,適應住宅產業化的需求,現已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建筑領域。
目前,國內外的雙面疊合剪力墻的制作方式一般包括包括布置鋼筋、澆筑單側混凝土、混凝土振搗、養護、澆筑另一側混凝土,翻轉已澆筑混凝土板并壓入預定高度,現場澆筑等步驟。這種加工方法能夠實現對雙面疊合剪力墻預制部分的,操作簡便、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然而,上述常用的剪力墻制作方式,決定了制得的剪力墻板上僅有一側的鋼筋網片與桁架鋼筋形成了可靠連接,而另一側的鋼筋網片與桁架鋼筋并未連接,兩側預制墻板之間難以形成有效的橫向約束,大大削弱了鋼筋桁架與預制墻板中鋼筋網片的連接性能,降低了剪力墻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同時,由于兩側預制墻板之間的橫向約束差,澆筑中層空腔內混凝土時,對兩側預制墻板的側向作用效果顯著,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疊合墻體的穩定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機械化、批量化生產,橫向約束強,抗震性能好的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及其施工方法。
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雙面疊合剪力墻的施工方式限定了兩側預制墻板之間的橫向約束差,大大削弱了鋼筋桁架與預制墻板中鋼筋網片的連接性能,降低了剪力墻整體結構的抗震性能;而且澆筑中層空腔內混凝土時,對兩側預制墻板的側向作用效果顯著,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疊合墻體的穩定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包括位于剪力墻兩側的預制面板,設置在兩個預制面板之間的鋼筋桁架,以及兩個預制面板之間的現澆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預制面板之間還設置有連接拉筋;所述連接拉筋垂直于預制面板設置,。
本發明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進一步的,所述預制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內分別鋪設有第一鋼筋網片和第二鋼筋網片。
本發明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進一步的,所述鋼筋桁架沿預制面板的邊長方向、均勻間隔設置,所述鋼筋桁架的下弦鋼筋與第一面板內的第一鋼筋網片固定連接,所述鋼筋桁架的上弦鋼筋位于第二面板的混凝土結構中。
本發明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拉筋的一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固定部,固定部與第二鋼筋網片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拉筋的另一端為自由端,伸入現澆混凝土中;與鋼筋桁架設置在同一直線上的連接拉筋與鋼筋桁架搭接連接。
本發明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拉筋的自由端的端部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彎錨段。
本發明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拉筋的自由端的端部還設置有錨固板,所述錨固板垂直于連接拉筋設置。
本發明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拉筋的固定部的端頭豎直向下延伸、或朝向靠近連接拉筋一側傾斜向下延伸形成卡接部。
本發明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拉筋為直線形或螺旋形。
本發明帶連接拉筋的雙面疊合剪力墻,進一步的,位于預制面板四周邊沿的所述連接拉筋加密布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469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