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藥物器械組合成的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藥盒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40504.1 | 申請日: | 2016-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989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近周;顧月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漢方醫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11/06 | 分類號: | A61M11/06;A61M11/02 |
| 代理公司: | 濟南信達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羅文曌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糖尿病 懸浮微顆粒 藥物器械 藥物制劑 發生器 吸入 藥盒 治療 吸入藥物制劑 單劑量 多劑量 呼吸道 肺部 器械 呼吸 申請 | ||
本發明申請公開的是藥物器械組合成的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藥盒,包括(1)器械是用于容易地以單劑量或多劑量進行經肺吸入藥物制劑的手動懸浮微顆粒發生器;(2)藥物制劑是用于治療糖尿病的可經肺吸入的藥物;和特選的藥物制劑載體。手動懸浮微顆粒發生器通過非依賴呼吸啟動的方式將藥物吸入肺部,能夠無痛,容易,準確且直接地將藥物遞送到呼吸道。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享有2015年5月19日提交美國臨時申請No.62/162,712的優先權和權益,本申請還涉及2015年3月21日提交的美國臨時申請62/136,483和2016年3月18日提交的國際申請號No.PCT/US2016/23058,上述申請的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分案申請信息
本申請為下述申請的分案申請:
原申請的申請日為2016年5月16日;申請號為2016800280688;發明創造名稱為手動懸浮微粒發生器及其應用。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用于肺吸入裝置的系統結構和使用方法,具體是用懸浮微粒發生器將防治疾病的藥物轉化為懸浮微粒并輸送到呼吸道而防治疾病。
發明背景
目前,大多數已知的干粉吸入器(DPI)是用呼吸而啟動的吸入器。這些DPI的功能取決于它們的內部流速和使用者的吸氣容量。還有,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肺活量,固然他們使用同樣的DPI,但個體使用者難以得到相同的治療劑量。壓力定量懸浮微粒(MDI)是另一種替代方案,MDI依賴于使用化學拋射劑形成藥物懸浮微粒而將特定配方的液體藥物遞送到肺。因此,干粉吸入器和壓力定量懸浮微粒都不是理想的經肺給藥的醫療器械。經肺給藥,需要一種更安全,有效和易于使用的醫療裝置。這種裝置可以把液體和/或干粉形式的藥物轉化為懸浮微粒,進而被病人吸入肺臟而治療疾病。
作為一種常識,許多有效和安全的藥物治療不但依賴于藥物本身的治療功能,而且依賴于藥物的輸注器械。例如胰島素,沒有注射器就不能把藥物輸注到體內。對于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經肺吸入是用于使用藥物的非侵入性方法。壓力定量懸浮微粒(MDI)是一種常用的經肺給藥的器械,但是MDI必須使用拋射劑將藥物推出吸入器。壓力定量懸浮微粒要求使用者按開關時以良好協調的方式吸入藥物。因此,誤用MDIs的發生率很高,這也可能導致給藥過量或給藥劑量不足。使用MDI的另一個缺點是藥物生產商要使用非常昂貴的拋射劑,因而造成藥物的成本很高。
目前制藥企業已經開發了許多干粉吸入器(DPI),并且證明DPI相對于MDI有許多優點。DPI通常比MDI更安全,并且由于沒有拋射劑,就避免了拋射劑引起的刺激性副作用。還有,治療的藥物活性干粉可以經過DPI直接被病人吸入肺中,不需要使用任何防腐劑。然而,現有技術的DPI也具有許多缺點,因此限制了它們發展成為用于藥物施用的最常見裝置之一的潛力。在2015年1月25日我們搜索具有短語“干粉吸入器”(DPI)的美國專利,我們看到了3482個專利。這些DPI屬于“呼吸啟動DPI”或負壓DPI(NP-DPI)。改進這些DPI,迫切需要降低DPI對吸氣流速的依賴性,特別是減小它們遞送的藥物的遞送劑量的流速依賴性。此外,需要確保不同的患者在用相同類型的DPI時能夠在肺臟接收到相同的遞送劑量。
中醫藥有幾千年的歷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在其實踐和演變過程中,中醫藥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獨特和綜合的理論和實踐醫學系統。歷史上,中醫使用大約13,000種藥物,在有關文獻中,記錄了超過100,000種藥物配方。目前,中藥是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實用的藥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治療的最常見的給藥途徑是通過口服進入體內。盡管已經開發了中藥治療的注射劑,貼劑,噴霧和其他形式的給藥,但中藥的經肺吸入仍然在初級階段,不為常見。為了進一步提高中醫中藥療法的有效性,需要更有效的藥物遞送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漢方醫藥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漢方醫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405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