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內窺鏡圖像去霧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39862.0 | 申請日: | 2018-0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882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7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明書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金羿智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T5/00 | 分類號: | G06T5/00;G06N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泰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孟德棟 |
| 地址: | 224300 江蘇省鹽城***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去霧 內窺鏡 內窺鏡圖像 采集圖像 觸發信號 人工智能 冷光源 預設 判定 照射 圖像 檢測 | ||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內窺鏡圖像去霧方法,包括:獲取冷光源照射下內窺鏡的采集圖像;檢測是否接收到內窺鏡圖像去霧觸發信號;若接收到內窺鏡圖像去霧觸發信號,則根據所述內窺鏡的采集圖像,判斷是否啟動去霧處理;若判定啟動去霧處理,則根據預設的去霧策略對所述內窺鏡的采集圖像進行去霧。本發明實施例通過接收去霧觸發信號以及判斷啟動去霧處理這兩個條件來決定是否去霧,而非接收到內窺鏡的采集圖像后直接進行去霧,避免對無霧的圖像進行去霧處理,從而提高了去霧有效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內窺鏡圖像去霧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進步,現在越來越多的外科手術為微創手術,微創手術通常會使用內窺鏡,便于醫生通過內窺鏡發現患者體內的病變。
在微創手術過程中,當手術刀切割體內組織時,由于血液溫度高于內窺鏡的鏡頭的溫度,使得內窺鏡的鏡頭起霧,導致內窺鏡圖像不清楚,影響醫生的觀察。
為此,亟需提出一種內窺鏡圖像去霧方法,在內窺鏡的鏡頭起霧時,對內窺鏡圖像進行去霧處理。
上述對問題的發現過程的描述,僅用于輔助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并不代表承認上述內容是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內窺鏡圖像去霧方法。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內窺鏡圖像去霧方法,包括:
獲取冷光源照射下內窺鏡的采集圖像;
檢測是否接收到內窺鏡圖像去霧觸發信號;
若接收到內窺鏡圖像去霧觸發信號,則根據所述內窺鏡的采集圖像,判斷是否啟動去霧處理;
若判定啟動去霧處理,則根據預設的去霧策略對所述內窺鏡的采集圖像進行去霧。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內窺鏡的采集圖像,判斷是否啟動去霧處理,包括:
通過預先訓練的神經網絡模型,判斷所述內窺鏡的采集圖像是否產生霧氣;
若是,則啟動去霧處理。
可選的,所述檢測是否接收到內窺鏡圖像去霧觸發信號,包括:
檢測是否接收到內窺鏡對應的切割刀控制器生成的去霧觸發信號。
可選的,所述檢測是否接收到內窺鏡對應的切割刀控制器生成的去霧觸發信號,包括:
檢測是否接收到內窺鏡對應的切割刀控制器在控制切割刀進行切割時生成的去霧觸發信號。
可選的,所述檢測是否接收到內窺鏡圖像去霧觸發信號,包括:
檢測是否接收到遠程控制指令;
解析所述遠程控制指令;
判斷解析后的遠程控制指令中是否攜帶有內窺鏡圖像去霧觸發信息。
可選的,所述檢測是否接收到內窺鏡圖像去霧觸發信號,包括:
檢測是否接收到語音指令;
識別所述語音指令;
判斷識別后的語音指令中是否攜帶有內窺鏡圖像去霧觸發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金羿智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金羿智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398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