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免耕的精確種植深度的播種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38991.8 | 申請日: | 2018-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292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5 |
| 發明(設計)人: | 曾彥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7/02 | 分類號: | A01C7/02;A01C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畢翔宇 |
| 地址: | 73000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精確 種植 深度 播種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免耕的精確種植深度的播種裝置,屬于種子播種技術領域。免耕的精確種植深度的播種裝置包括播種器本體和外包裝膜,外包裝膜由可降解材料或/和透水透氣材料制成,播種器本體上設置有用于裝放種子的種子腔且種子腔的開口位于播種器本體的側面,外包裝膜上設置有刻度區,刻度區上設置有刻度線,外包裝膜包覆于播種器本體的表面且用于將種子封存于種子腔內。此播種裝置能夠將種子免耕地精確播種于適宜的深度,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種子播種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免耕的精確種植深度的播種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種子播種技術大多采用直接將種子撒播于地表或者先將地表土壤開溝或開穴然后將種子播種于土壤當中。利用現有播種技術一般可以實現農田播種和平緩坡地的播種。現有技術通過人工或機具作業,在農林業生產、園林綠化和生態建設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
現有技術的客觀缺點:(1)現有的直接撒播種子技術,由于種子留存于土壤表面,在干旱氣候條件下不利于種子萌發,增加種子被捕食和流失的危險。(2)現有的開溝或開穴播種技術,由于要翻動或劃破表層土壤破壞了原有土壤表層的原生結構從而增加次生水土流失的概率。(3)現有技術一般依賴于較好的降水或灌溉條件,適用于萌發較為容易的栽培植物種子,對于降水稀少且無灌溉條件的區域、種子萌發較為困難的野生植物種子來說建植效果差、種子浪費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免耕的精確種植深度的播種裝置,能夠將種子免耕地播種于地下,精確種子的播種深度,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
本發明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免耕的精確種植深度的播種裝置,包括播種器本體和外包裝膜,外包裝膜由可降解材料或/和透水透氣材料制成,播種器本體上設置有用于裝放種子的種子腔且種子腔的開口位于播種器本體的側面,外包裝膜上設置有刻度區,刻度區上設置有刻度線,外包裝膜包覆于播種器本體的表面且用于將種子封存于種子腔內。
進一步地,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播種器本體的上端為柱狀體,下端為尖刺部,柱狀體的靠近尖刺部的一端設置有種子腔。
進一步地,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種子腔為凹陷的圓形球面或橢圓形球面,種子腔朝向遠離種子腔的開口的一端凹陷。
進一步地,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柱狀體為方形,方形的柱狀體的邊長是種子的粒徑的2-4倍。
進一步地,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柱狀體為柱形,柱形的柱狀體的外徑是種子的粒徑的2-4倍。
進一步地,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柱狀體上還設置有用于裝放有肥料的肥料腔且肥料腔的開口位于柱狀體的側面,肥料腔的開口方向與種子腔的開口方向一致,肥料腔位于種子腔的下方,外包裝膜將肥料封存于肥料腔內。
進一步地,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柱狀體上還設置有裝放有輔助料的備用腔且備用腔的開口位于柱狀體的側面,備用腔的開口方向與種子腔的開口方向一致,備用腔位于種子腔的上方,外包裝膜將輔助料封存于備用腔內。
進一步地,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刻度線的0刻度線與種子腔的中心部齊平。
進一步地,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播種器本體由木制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上述外包裝膜上還設置有種子信息區,種子信息區位于刻度區的上方,種子信息區上記錄有種子的種類和種子需要種植的深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大學,未經蘭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3899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