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共軌系統用流量限制閥閥芯限位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36132.5 | 申請日: | 2018-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319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7 |
| 發明(設計)人: | 蘇曉東;何浩然;王朋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7/30 | 分類號: | F16K17/30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06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系統 流量 限制 閥閥芯 限位 裝置 | ||
本發明屬于共軌燃料噴射系統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共軌系統用流量限制閥閥芯限位裝置,包括流量限制閥體,所述流量限制閥體內腔滑動設置流量限制閥內芯,流量限制閥內芯上部芯體表面套設流量限制閥彈簧,流量限制閥彈簧上端壓緊于流量限制閥體內腔上部的臺階面上,流量限制閥彈簧下端壓緊于流量限制閥內芯表面的臺階上;所述流量限制閥體內腔下部間隙安裝有用于調整流量限制閥關閉流量的閥芯限位裝置,所述閥芯限位裝置的移動端與流量限制閥體內腔之間通過限位結構進行位置限定。該限位裝置可以有效解決流量限制閥閥芯限位裝置螺紋松動、壓配翻邊、脫焊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共軌燃料噴射系統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共軌系統用流量限制閥閥芯限位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流量限制閥閥芯限位裝置采用螺紋擰緊及激光焊接結構或過盈壓配激光焊接結構。流量限制閥閥芯限位裝置采用螺紋擰緊及激光焊接結構有螺紋松動及脫焊故障;流量限制閥閥芯限位裝置采用過盈壓配及激光焊接結構,有壓配翻邊、脫焊故障。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共軌系統用流量限制閥閥芯限位裝置,該限位裝置可以有效解決流量限制閥閥芯限位裝置螺紋松動、壓配翻邊、脫焊問題。
按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共軌系統用流量限制閥閥芯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量限制閥體,所述流量限制閥體內腔滑動設置流量限制閥內芯,流量限制閥內芯上部芯體表面套設流量限制閥彈簧,流量限制閥彈簧上端壓緊于流量限制閥體內腔上部的臺階面上,流量限制閥彈簧下端壓緊于流量限制閥內芯表面的臺階上;所述流量限制閥體內腔下部間隙安裝有用于調整流量限制閥關閉流量的閥芯限位裝置,所述閥芯限位裝置的移動端與流量限制閥體內腔之間通過限位結構進行位置限定。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芯限位裝置包括相互連接并能實現軸向相對滑動的上限位體與下限位體,上限位體上表面抵靠于流量限制閥內芯底面。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限位體的筒體部分設有沿豎直方向延伸的滑槽,下限位體的筒體表面設有凸起,下限位體的筒體部分配合置于上限位體的筒體部分內,凸起置于滑槽中,上限位體的筒體部分套設限位裝置彈簧,所述限位裝置彈簧上端頂緊于上限位體上部的端蓋板上,限位裝置彈簧下端壓緊于下限位體下部的端擋板上。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限位結構包括設置于流量限制閥體內腔的限位臺階及設置于閥芯限位裝置的上限位體上的倒角部,所述倒角部與限位臺階相互配合對上限位體的上行位置進行限位。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本發明產品主要用于共軌系統的高壓出油量限制,由于閥芯限位裝置間隙裝配在流量限制閥體中,在使用時,可以有效解決流量限制閥閥芯限位裝置螺紋松動、壓配翻邊、脫焊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閥芯限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3中,包括流量限制閥體1、限位臺階1-1、流量限制閥彈簧2、流量限制閥內芯3、閥芯限位裝置4、限位結構5、上限位體6、倒角部6-1、限位裝置彈簧7、下限位體8、滑槽9、凸起10等。
如圖1~3所示,本發明是一種共軌系統用流量限制閥閥芯限位裝置,包括流量限制閥體1,所述流量限制閥體1內腔滑動設置流量限制閥內芯3,流量限制閥內芯3上部芯體表面套設流量限制閥彈簧2,流量限制閥彈簧2上端壓緊于流量限制閥體1內腔上部的臺階面上,流量限制閥彈簧2下端壓緊于流量限制閥內芯3表面的臺階上;所述流量限制閥體1內腔下部間隙安裝有用于調整流量限制閥關閉流量的閥芯限位裝置4,所述閥芯限位裝置4的移動端與流量限制閥體1內腔之間通過限位結構5進行位置限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3613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