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波束失敗恢復的處理方法及終端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35598.3 | 申請日: | 2018-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392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楊宇;孫曉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24/02 | 分類號: | H04W24/02;H04W2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昊天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許志勇;劉昕 |
| 地址: | 523857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波束 失敗 恢復 處理 方法 終端設備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波束失敗恢復的處理方法及終端設備,該方法應用于終端設備,包括:當確定發生波束失敗事件時,啟動波束失敗恢復定時器;測量在所述波束失敗事件發生前被配置的控制資源集CORESET所在波束的質量;以及在所述CORESET所在波束的質量滿足預設條件情況下,停止波束失敗恢復定時器。利用本申請實施例,可以在發生波束失敗事件后,在對CORESET所在波束的測量結果滿足預設條件時,終端設備停止波束失敗恢復定時器,并不再進行后續的波束失敗恢復請求的發送和網絡設備發送相應的響應消息的監聽,從而盡早確定波束恢復成功。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波束失敗恢復(Beam FailureRecorvery,BFR)的處理方法及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在高頻段通信系統中,由于無線信號的波長較短,較容易發生信號傳播被阻擋等情況,導致信號傳播中斷,從而發生波束失敗事件。
在確定發生波束失敗事件時,可以啟動波束失敗恢復定時器。此時,終端設備的物理層可以測量波束識別參考信號,尋找新的候選波束。終端設備的高層(如媒體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可以根據選擇的候選波束來確定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資源或PRACH序列。如果終端設備判斷滿足波束失敗恢復請求的觸發條件,則終端設備可以在基于無競爭的PRACH上向網絡設備發送上述波束失敗恢復請求。網絡設備接收到上述波束失敗恢復請求后,可以在用于波束失敗恢復的控制資源集(Control Resource Set-Beam Failure Recovery,CORESET-BFR)上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中發送響應消息,以此來恢復波束。
然而,通過上述波束失敗恢復定時器來判斷波束失敗是否恢復(即終端設備接收到網絡設備發送的響應消息,則確定波束失敗恢復成功),而如果在波束失敗事件之前,網絡設備通過配置信息為終端設備配置的控制資源集(CORESET)所在波束在阻擋物體移開而得到恢復,則波束失敗就可以提前完成恢復,而通過上述方式卻無法完成上述恢復檢測,而是仍然通過波束失敗恢復定時器判斷波束失敗是否恢復。而且,上述波束失敗恢復定時器來判斷波束失敗是否恢復的處理不能反映出在波束失敗事件之前被配置的CORESET是否得到恢復,因此,需要提供更優化或者更可靠的波束失敗恢復方案。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波束失敗恢復的處理方法及終端設備,以實現盡早確定波束失敗恢復。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種波束失敗恢復的處理方法,應用于終端設備,包括:
當確定發生波束失敗事件時,啟動波束失敗恢復定時器;
測量在所述波束失敗事件發生前被配置的控制資源集CORESET所在波束的質量;以及
在所述CORESET所在波束的質量滿足預設條件情況下,停止所述波束失敗恢復定時器。
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
啟動模塊,用于當確定發生波束失敗事件時,啟動波束失敗恢復定時器;
測量模塊,用于測量在所述波束失敗事件發生前被配置的控制資源集CORESET所在波束的質量;
定時器停止模塊,用于在所述CORESET所在波束的質量滿足預設條件情況下,停止所述波束失敗恢復定時器。
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及存儲在所述存儲器上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所述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3559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