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礦坑坑壁安全防護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35278.8 | 申請日: | 2018-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119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3 |
| 發明(設計)人: | 何昌杰;郭朋鑫;譚立新;寧志強;吳智;趙金國;張文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五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E02D5/74;A01G22/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市融智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熊靖宇 |
| 地址: | 41000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礦坑 安全 防護 施工 方法 | ||
一種礦坑坑壁安全防護的施工方法,包括房屋建造主體結構施工區域的坑壁安全防護措施,以及非施工區域的坑壁安全防護措施,對于房屋建造主體結構施工區域具體步驟如下:a、清理房屋建造主體結構所在區域巖壁的危石、碎石、以及巖壁的雜草,對安全網的錨桿孔進行測量定位;b、進行錨桿鉆孔;c、進行錨桿安裝;d、支撐鋼繩安裝;e、安裝格柵網;f、安裝鋼繩網。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將安全網、植生生態混凝土與廢棄礦坑的改造有機結合,在滿足廢棄礦坑房屋建造施工過程安全的同時,響應了國家“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即城市雙修”的號召,適應了建筑行業朝著環保以及可持續發展方向發展的趨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巖壁安全防護的施工方法,特別是涉及到一種礦坑坑壁安全防護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廢棄礦坑是開采活動結束后產生的遺留廢棄地,其數量、規模都隨時間逐漸增多。在礦山開采過程中,原有的生態系統受到毀滅性破壞,排土場壓占的土地等在閉礦前已基本復墾完畢,而廢棄露天礦坑作為閉礦后的直接產物卻被遺留了下來,以挖損的方式破壞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有的廢棄礦坑還伴隨高陡邊坡和積水,從而對生態環境和地貌景觀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對廢棄露天礦坑進行綜合治理和再利用是落實循環發展、綠色發展的表現,更是集生態、社會、經濟效益于一體的可持續利用。
近年來,廢棄礦坑以歸屬于礦業廢棄地的身份逐步受到國家的關注和重視,國家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鼓勵對其進行整治再利用。在廢棄礦坑中建造房屋,將廢棄礦坑打造成旅游基地,是對礦坑治理再利用的一項有效措施。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現有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在廢棄礦坑中進行房屋建造,坑壁臨時安全防護措施與坑壁永久防護措施相結合,生態、環保、又符合可持續發展方向的礦坑坑壁安全防護的施工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廢棄礦坑房屋建造坑壁安全防護施工方法,包括房屋建造主體結構施工區域的坑壁安全防護措施,以及非施工區域的坑壁安全防護措施,其步驟為:
(一)房屋建造主體結構施工區域的坑壁安全防護措施:
步驟⑴、清理巖壁的危石、碎石、以及巖壁的雜草,對安全網的錨桿孔進行測量定位;
步驟⑵、進行錨桿鉆孔,比設計孔深深度大5-10cm,將孔內積水和巖石碎渣清理干凈,用木塞塞緊錨桿孔;
步驟⑶、進行錨桿安裝,錨桿插入后,向孔內注入水泥砂漿,每隔20-30cm搗實一次,活動錨桿,使砂漿灌注飽滿;
步驟⑷、支撐鋼繩安裝,橫向、豎向采用Ф16支撐鋼繩。安裝順序為從鋼繩一端開始,用相匹配的繩卡將支撐鋼繩固定于錨桿,待檢查鎖緊后,再將支撐繩依次穿過錨桿外露的蹄形套環,直至另一端,最后同樣鎖緊;
步驟⑸、安裝格柵網,自上而下鋪掛格柵網,格柵網與格柵網之間重疊寬度不小于10cm,兩張格柵網間的縫合以及格柵網與支撐繩間的連接用2.2mm直徑鐵絲進行扎結;
步驟⑹、安裝鋼繩網,自上而下鋪設鋼繩網,在鋪設過程中鋼絲繩網應盡可能緊貼巖壁面,采用縫合繩的方法,對鋼繩網與四周支撐繩進行邊張拉邊縫合,最后縫合繩兩端各用兩個繩卡與支撐繩固定聯結。
(二)非房屋建造主體結構所在區域的坑壁安全防護措施:
步驟⑴、基層處理,清理巖壁的危石、碎石、以及巖壁的雜草,依據設計造型對巖壁表面進行平整處理;
步驟⑵、根據設計造型,布置巖壁區域模板,采取植筋的方式固定模板,可采用16mm或18mm直徑的二級螺紋鋼,按照設計要求布置植筋深度及間距;
步驟⑶、澆筑生態混凝土,通過設置溜槽的方式將生態混凝土澆筑至指定的區域;
步驟⑷、填充營養土漿及草籽,通過設置溜槽的方式將拌有植物種子的營養土漿溜送至生態混凝土的空隙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五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未經中建五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3527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