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促進創傷后組織修復與再生的修復肽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35019.5 | 申請日: | 2018-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036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小佳;洪岸 | 申請(專利權)人: | 暨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K7/06 | 分類號: | C07K7/06;C07K7/08;A61K38/08;A61K38/10;A61P17/02;A61K8/64;A61Q19/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崔紅麗;陳燕嫻 |
| 地址: | 510632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促進 創傷 組織 修復 再生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一種促進創傷后組織修復與再生的修復肽及其應用,屬于生物醫藥領域。該修復肽為含有GPANVET核心序列的連續4個及其以上的4~15個氨基酸長度的線性肽或環肽。本發明提供的修復肽有很好的促進皮膚創傷修復和神經損傷修復的效果,且具備分子量小,相對可以用于皮膚創傷修復和神經損傷修復的重組蛋白如bFGF、NGF和BDNF等生長因子相比,被降解程度大大降低,而所需的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更低,是有前景的促皮膚創傷修復和神經損傷修復產品。而且本發明公開的實驗結果證明,修復肽能持續作用于治療部位,因此具有技術上的先進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促進創傷后組織修復與再生的修復肽及其應用,它能促進創傷部位組織修復與細胞的增殖,特別是在皮膚損傷、神經損傷方面的組織再生和修復方面的應用。
背景技術
許多因素會造成細胞和組織的損傷。損傷后組織部位及其附近存活的健康細胞不斷進行分裂和增殖,以取代死亡細胞和修復受損組織,生物體的這種生理機能稱為再生和修復。
正常情況下,人體不同器官的修復和再生能力有所不同。表皮細胞(如呼吸道、消化管和泌尿生殖器的粘膜被覆上皮)、淋巴細胞、造血細胞等屬于再生力強的細胞,這些種類的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衰老與新生,具有應對損傷的強大再生修復能力,因此屬于再生能力較強的細胞。而其他如血管內皮細胞、骨膜細胞、各種腺體器官的細胞如肝、胰、內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及腎小管上皮細胞等則屬于次一級的有較強再生力的細胞,當受到損傷時,也能表現出一定的再生能力。具體反映在局部組織當這些正常的細胞被破壞后,由殘留的同類細胞分裂、補充;而如果該局部的細胞完全被破壞,細胞全部壞死,則該部位就不能被修復。另外,還有再生力微弱或無再生力的細胞,如中樞神經細胞和神經節細胞再生很弱,遭損壞后極難恢復原有功能;心肌細胞再生能力極弱,損毀后均由纖維結締組織代替,很難恢復原有的結構和功能。
影響組織再生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組織和細胞自身的再生能力外,還有如下幾種因素:(1)組織受損傷的程度和范圍:越大則修復和再生的時間越長,因為大范圍的細胞壞死后,難以有相當數量的同類細胞代替,需要健康的細胞產生新細胞,新生細胞再生成新細胞,需要的時間就要漫長一些。(2)年齡因素:兒童和青少年組織再生能力強,創傷愈合快;老年人組織再生能力弱,愈合慢。(3)營養狀況: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C、E和礦物質鈣、鋅供應能夠促進損傷的修復,反之則會延緩各種損傷的修復。(4)藥物影響:有些藥物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抑制炎癥,但不利于機體消除傷口感染,還能抑制肉芽組織生長和膠原合成,加速膠原分解;還有抗癌藥中的細胞毒藥物也可延緩愈合。(5)血液供應:組織損傷后,由于局部毛細血管也受到破壞,或者其他因素導致血管硬化等,都會導致血液供應不足而導致組織營養不良,妨礙愈合。(6)神經支配:失去神經支配的組織會喪失再生能力。
從上可知,機體的組織受到損失后,除卻無法外界干預的如年齡等客觀因素外,從增加受損部位的營養供給、采用藥物干預其促進存活細胞增殖、促進毛細血管的新生和神經細胞的再生等,可以加快組織的修復。
以下從目前組織修復的三大應用領域:皮膚、神經和骨組織的創傷修復情況進行更為詳細的介紹:
一、皮膚組織的創傷修復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且最直接與外界接觸組織,同時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損傷的器官。正常創傷的愈合對維持機體穩態至關重要,而異常愈合如大面積燒燙傷造成的不愈或者遲愈、其他疾病導致的慢性創面愈合、以及不正常的愈合如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等等不僅影響了美觀,更會造成結構和功能的障礙,往往對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在皮膚創傷治療中快速達到最佳愈合效果,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暨南大學,未經暨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3501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