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的室內環境維持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29792.0 | 申請日: | 2018-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908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4 |
| 發明(設計)人: | 陳嘉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智建新業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418 | 分類號: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處理模塊 現場模塊 外部信號輸入模塊 顯示模塊 參數信號 室內環境 維持系統 現場信息 發送 接收處理模塊 接收控制信號 信號傳輸線路 信號進行處理 閉環控制 多臺設備 控制信號 系統模塊 系統響應 顯示裝置 信號輸入 外部 組網 采集 | ||
本發明公開了新型的室內環境維持系統,包括CAN總線、顯示模塊、處理模塊、外部信號輸入模塊和至少一個現場模塊;CAN總線:整個系統模塊間的信號傳輸線路;顯示模塊:接收處理模塊發送的參數信號,通過顯示裝置顯示;處理模塊:從CAN總線上接收現場模塊發送的現場信息,處理成控制信號后通過CAN總線發送給現場模塊;從外部信號輸入模塊接收外部信號進行處理;向顯示模塊發送各種參數信號;外部信號輸入模塊:將外部信號輸入到處理模塊;現場模塊:采集現場信息,通過CAN總線發送給處理模塊,從處理模塊接收控制信號并執行。本發明的優點是:采用CAN總線組網,能同時控制多臺設備;采用閉環控制,系統響應迅速穩定性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家居控制系統,具體涉及新型的室內環境維持系統。
背景技術
智能家居是在互聯網影響之下物聯化的體現。智能家居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如音視頻設備、照明系統、窗簾控制、空調控制、安防系統、數字影院系統、影音服務器、影柜系統、網絡家電等)連接到一起,提供家電控制、照明控制、電話遠程控制、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環境監測、暖通控制、紅外轉發以及可編程定時控制等多種功能和手段。與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僅具有傳統的居住功能,兼備建筑、網絡通信、信息家電、設備自動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為各種能源費用節約資金。
智能家居的概念起源很早,但一直未有具體的建筑案例出現,直到1984年美國聯合科技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Building System)將建筑設備信息化、整合化概念應用于美國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哈特佛市(Hartford)的CityPlaceBuilding時,才出現了首棟的“智能型建筑”,從此揭開了全世界爭相建造智能家居派的序幕。
現有機房環境監測一般采用單點監測或者多點同時監測,采用單點監測數據可能不具備代表性,整個機房可能不太區域溫差較大,而多點同時監測浪費資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機房環境監測一般采用單點監測或者多點同時監測,采用單點監測數據可能不具備代表性,整個機房可能不太區域溫差較大,而多點同時監測浪費資源,目的在于提供新型的室內環境維持系統,解決現有機房環境監測一般采用單點監測或者多點同時監測,采用單點監測數據可能不具備代表性,整個機房可能不太區域溫差較大,而多點同時監測浪費資源的問題。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新型的室內環境維持系統,包括通過CAN總線連接的顯示模塊、處理模塊、外部信號輸入模塊和至少一個現場模塊;
顯示模塊:接收處理模塊發送的參數信號,通過顯示裝置顯示;
處理模塊:從CAN總線上接收現場模塊發送的現場信息,處理成控制信號后通過CAN 總線發送給現場模塊;從外部信號輸入模塊接收外部信號進行處理;向顯示模塊發送各種參數信號;
外部信號輸入模塊:將外部信號輸入到處理模塊;
現場模塊:采集現場信息,通過CAN總線發送給處理模塊,從處理模塊接收控制信號并執行。
所述處理模塊包括處理器和通信裝置:
處理器:從通信裝置接收現場信息,處理后輸出控制信號給通信裝置;
通信裝置:從CAN總線上讀取現場信息解碼后發送給處理器;從處理器接收控制信號編碼后并發送到CAN總線上。
所述現場模塊包括傳感器、現場通信裝置、執行器;
傳感器:采集現場信息并發送給現場通信裝置;
現場通信裝置:接收傳感器發送的現場信息編碼后發送到CAN總線上;從CAN總線上讀取控制信號解碼后發送給執行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智建新業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智建新業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2979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