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全摻鎳渣預拌混凝土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24610.0 | 申請日: | 2018-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8374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倉定龍;侯貴華;陳佳男;高峰;陳龍;成輝;倉東婷;成海翔;徐嶸;倉東芝 | 申請(專利權)人: | 鹽城市國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倉定龍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C04B20/02;C04B18/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名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8 | 代理人: | 陳朝陽 |
| 地址: | 224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鎳渣 粗鎳 制備 混凝土 摻合料 破碎 破碎機 預處理 常規混凝土 混凝土產品 混凝土原料 氧化鎂礦物 浸入 水化 飽和石灰 收縮性能 原料混合 粗骨料 粗集料 細骨料 細集料 重量份 烘干 分級 粉磨 撈出 粒徑 水中 細粉 收縮 水泥 替代 | ||
一種全摻鎳渣預拌混凝土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鎳渣的預處理:將鎳渣倒入破碎機內進行破碎;再將破碎后的鎳渣按粒徑進行分級,將細粉再粉磨得到鎳渣粉;步驟二)將鎳渣粉、較粗鎳渣和粗鎳渣分別浸入到飽和石灰水中1~6天,撈出烘干待用;步驟三)混合:將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水泥190?210份,水170?180份,鎳渣粉150?170份,較粗鎳渣800份,粗鎳渣1050份。本發明用鎳渣制成了混凝土的摻合料、細骨料和粗骨料,全部替代常規混凝土中的摻合料、細集料和粗集料,顯著的降低混凝土原料成本。利用鎳渣中存在的氧化鎂礦物,在水化的過程中會生成一定量的Mg(OH)2,造成一定體積的增加現象,可制備出收縮性能良好乃至不收縮的混凝土產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全摻鎳渣預拌混凝土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鎳渣是冶煉鎳合金時形成的一種工業廢渣,以冶金過程中每生產1t鎳排放約20-30t的鎳渣量計算,僅2016年全國產生的鎳渣就達到3000-4000t,大量的鎳渣被就近堆放在冶煉工廠的露天場地上,占用土地,引發環保和健康問題。因此,亟需提出一種有效的鎳渣處理再利用的途徑。楊鼎宜,李浩等采用鎳渣粉和粒徑較大的鎳渣砂分別部分取代水泥和砂,制備成高強耐磨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達到C40標準 [楊鼎宜, 李浩. 一種鎳渣混凝土, CN104030633A[P]. 2014.][ 楊鼎宜, 李浩. 一種利用鎳渣粉和粉煤灰復摻制備混凝土的方法:, CN104556921A[P]. 2015.][ 楊鼎宜, 李浩. 一種摻鎳渣的耐磨混凝土:, CN104478368 A[P]. 2015.],但未見用鎳渣經過預處理,且全部代替混凝土中摻合料、集料(砂子、石子)制備混凝土的文獻報導。
傳統混凝土生產中的細骨料(砂子)和粗骨料(石子)的表面基本沒有水化活性,僅作為混凝土的填充料和骨料,在拌合成型過程中幾乎不與水泥發生化學反應,導致傳統混凝土中各組分界面過渡區粘結力較差。而鎳渣具備一定的化學活性,對其進行活化預處理改性,可提高其水化活性,再按照鎳渣的不同粒徑分別全部代替混凝土中的摻和料、砂子、石子進行混凝土拌合,可有效提高混凝土各相間界面之間的粘結力,從而提高混凝土整體的機械強度。
通常硅酸鹽水泥混凝土硬化收縮是其嚴重的缺點,它會導致水泥不宜制成超長構件,水泥構件產生微裂縫等問題,進而嚴重限制了水泥的使用范圍。鎳渣的主要化學成分為SiO2、MgO,含一定量的氧化鎂礦物,在后期水化過程中會生成一定量的Mg(OH)2,造成一定體積的增加現象。因此利用該體積增加的原理,對混凝土構件的收縮進行控制,可制備出收縮性能良好乃至不收縮的混凝土產品。
發明內容
一種全摻鎳渣預拌混凝土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鎳渣的預處理將鎳渣倒入破碎機內進行破碎;再將破碎后的鎳渣按粒徑進行分級:
細粉 粒徑≤0.15
較粗鎳渣 粒徑0.15mm~5mm
粗鎳渣 粒徑≥5mm
將細粉再粉磨得到鎳渣粉;
步驟二)將鎳渣粉、較粗鎳渣和粗鎳渣分別浸入到飽和石灰水中1~6天,撈出烘干待用;
步驟三)混合:將如下重量份的重量份的原料混合:水泥190-210份,水170-180份,鎳渣粉150-170份,較粗鎳渣800份,粗鎳渣1050份。
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步驟一)中鎳渣粉的比表面積為400m2/k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鹽城市國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倉定龍,未經鹽城市國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倉定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246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