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BIM技術的鋼筋翻樣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109474.8 | 申請日: | 2018-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1951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陽;吳福利;戰勝;王啟桃;艾迪飛;朱文兵;王文元;張昌波;張曾水;張凱;崔璨;周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T17/00 |
| 代理公司: | 江蘇昆成律師事務所 32281 | 代理人: | 劉尚軻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bim 技術 鋼筋 方法 | ||
一種基于BIM技術的鋼筋翻樣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并檢查設計圖紙;根據設計圖紙建立BIM三維模型;在BIM三維模型中優化鋼筋設置;用BIM三維模型進行技術交底;用BIM三維模型導出鋼筋參數;按照鋼筋參數加工鋼筋。本發明的鋼筋翻樣方法,提高鋼筋翻樣的效率和準確率;實現復雜的鋼筋翻樣;通過BIM三維模型技術交底;統籌整個項目的用鋼情況,以節約鋼材的目的。實施該發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約鋼材,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具體涉及一種基于BIM技術的鋼筋翻樣方法。
背景技術
鋼筋翻樣是指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圖紙詳細列出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構件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重量等內容,以形成鋼筋構件下料單,方便鋼筋工按料單進行鋼筋構件制作和綁扎安裝的有效依據。總體來說是把建筑施工圖紙和結構圖紙中各種各樣的鋼筋樣式、規格、尺寸以及所在位置,按照國家設計施工規范的要求,詳細的拉出清單,畫出鋼筋加工圖,作為作業班組進行生產制作裝配的依據。
隨著我國建筑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建筑用鋼量大幅度提升,特別是大型異形建筑大量涌現,因此鋼筋管理工作上也有了新的需求。
傳統的鋼筋翻樣主要以手工和計算器的方式進行鋼筋翻樣。傳統的鋼筋翻樣存在以下問題:
1、傳統鋼筋翻樣通過對二維圖紙進行大量計算,速度慢,效率低下;
2、手工計算匯總量大,容易出錯;
3、復雜構件無法手工鋼筋翻樣,因此造成工程進度的延誤;
4、二維圖紙反映鋼筋參數不全面,技術交底效果比較差,技術人員不能完成理解圖紙所反映的內容,技術交底時無法掌握鋼筋翻樣時的重點和難點;
5、傳統鋼筋翻樣只能顧及單根鋼筋自身的情況,無法考慮整個項目用鋼情況,會造成鋼筋的損耗率較高;
基于以上諸多原因,隨著建筑行業的高速發展,急需新的鋼筋翻樣技術解決這些問題,助力建筑業蓬勃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基于BIM技術的鋼筋翻樣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接收并檢查設計圖紙:接收來自設計單位的設計圖紙,所述設計圖紙包括結構設計說明、結構施工圖;所述結構設計說明和結構施工圖包含鋼筋參數和鋼筋環境信息;按照鋼筋標準圖集和施工規范檢查結構設計說明、結構施工圖上的鋼筋參數和鋼筋所處環境信息;
S2:根據接收并檢查后的設計圖紙建立BIM三維模型:根據鋼筋參數和鋼筋環境信息,用BIM軟件建立構件和鋼筋的BIM三維模型;
S3:在BIM三維模型中優化鋼筋設置:所述鋼筋優化設置包括鋼筋參數優化和鋼筋環境信息優化;
S4:用BIM三維模型進行技術交底:所述技術交底的內容包括鋼筋參數和鋼筋環境信息;
S5:用BIM三維模型導出鋼筋參數;
S6:按照步驟S5所導出的鋼筋參數加工鋼筋。
其中,鋼筋翻樣是指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圖紙詳細列出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構件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重量等內容,以形成鋼筋構件下料單,方便鋼筋工按料單進行鋼筋構件制作和綁扎安裝的有效依據。總體來說是把建筑施工圖紙和結構圖紙中各種各樣的鋼筋樣式、規格、尺寸以及所在位置,按照國家設計施工規范的要求,詳細的拉出清單,畫出鋼筋加工圖,作為作業班組進行生產制作裝配的依據。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基礎,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通過三維建筑模型,實現工程監理、物業管理、設備管理、數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0947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