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效波束訓練的方法及網絡控制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106738.4 | 申請日: | 2015-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735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5 |
| 發明(設計)人: | 游家豪;張銘博;桂建卿 | 申請(專利權)人: |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7/06 | 分類號: | H04B7/06;H04B7/0456;H04B7/0452;H01Q3/26;H01Q1/24;H04W4/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萬慧達律師事務所 11111 | 代理人: | 白華勝;王蕊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射波束 波束 群通信裝置 波束訓練 網絡控制設備 無線通信模塊 一對多 控制器選擇 發射信號 通信裝置 關聯 | ||
一種網絡控制設備。無線通信模塊接收多個第一信號,其中每個第一信號包含通信裝置確定的關于第一波束等級中的較佳發射波束的信息。根據接收到的第一信號,控制器選擇一群通信裝置加入一對多波束訓練,以及選擇第二波束等級中的一個或多個用于訓練的發射波束。該群通信裝置在第一波束等級中具有相同的較佳發射波束,以及第二波束等級中已選擇的一個或多個發射波束與第一波束等級中的較佳發射波束關聯。無線通信模塊還依次使用已選擇的一個或多個發射波束發射信號,以執行一對多波束訓練,用以在該群通信裝置之中同時訓練第二波束等級中已選擇的一個或多個發射波束。
本申請是申請號為201580001026.0,發明名稱為“高效波束訓練的方法及網絡控制設備”的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本申請要求美國臨時申請號為61/993,576、申請日為2014年5月15日、發明名稱為“無線系統中高效發射波束訓練的方法”,以及美國申請號為14/706,098、申請日為2015年5月7日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被合并引用到該申請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效波束訓練方法,以及更具體地,涉及一對多分層波束訓練(one-to-many hierarchical beam training)的方法。
背景技術
術語“無線”,通常是指不伴隨使用“硬線”連接的電氣操作或電子操作。“無線通信”是在一定距離傳輸信息,而不使用電導體或導線。涉及的距離可以是短的(電視遙控的幾米)或很長的(數千甚至數百萬公里的無線通信)。在無線通信中,眾所周知的例子是蜂窩電話。蜂窩電話使用無線電波來實現運營商從世界各地的許多地方向另一方打電話。只要有一個蜂窩電話站點來容納發送和接收信號的設備,信號被處理以從蜂窩電話傳輸語音和數據,蜂窩電話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
有多種發達以及定義好的蜂窩通信無線接入技術(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RAT)。例如,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是一個定義好的以及普遍采用的通信系統,其使用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技術。TDMA技術是一種無線數字的多址接入方案,以在移動電話與小區站點之間發送語音、數據以及信令數據(signaling data)(如,撥打電話號碼)。CDMA 2000是一種混合移動通信2.5G/3G(代)的技術標準,CDMA2000使用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技術。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是一種3G移動通信系統,UMTS提供GSM系統的增強范圍的多媒體服務。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是一種802.11工程標準定義的技術,Wi-Fi可以用于家庭網絡、移動電話和視頻游戲,以提供高頻率的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以及從LTE演進過來的LTE高級(LTE-Advanced,LTE-A)為4G移動通信系統,其提供了超過2G及3G系統的高速率數據傳輸。
毫米波(millimeter-wame,mMW)波段(band)具有可用頻譜,以及能夠提供比微波頻帶顯著更高等級的吞吐量。由于毫米波信號顯著更高的衰減等級以及定向性,毫米波設備(即,站點)通常部署高定向性天線及用于通信的波束賦形(feamforming)技術。
波束賦形是一種信號處理技術,其允許為了特定目的,將從多個天線分支接收到的信號合并,特定目的例如,最大化信號干擾噪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Ratio,SINR)或干擾抑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10673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