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框架梁底構造柱的澆筑輔模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98446.0 | 申請日: | 2018-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166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文化;陳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3/02 | 分類號: | E04G13/02;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協和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16 | 代理人: | 吳立斐 |
| 地址: | 2019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澆筑 輔模 構造柱 框架梁 外模板 塊側 斜板 混凝土 一次澆筑成型 孔洞 密實 連接固定 凸出的 蜂窩 麻面 開口 拆除 安全 保證 | ||
本發明具體是一種框架梁底構造柱的澆筑輔模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澆筑輔模包括兩塊側板和設置在兩塊側板之間的斜板;澆筑方法包括對構造柱外模板進行開口;將澆筑輔模抵在構造柱外側并與構造柱外模板連接固定;沿澆筑輔模的斜板倒入混凝土進行澆筑;澆筑完成并拆除模板后,將凸出的砼鑿除。本澆筑輔模設置在構造柱模板上,通過斜面對澆筑的混凝土進行引導;整個澆筑過程本澆筑輔模均可牢固、可靠地固定,并且使得澆筑質量得以保證,砼可一次澆筑成型,避免砼產生不密實、孔洞、蜂窩、麻面等缺陷。進而本澆筑輔模能夠安全、高效地完成框架梁底構造柱的澆筑作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是一種框架梁底構造柱的澆筑輔模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在建筑工程中,框架結構均先施工柱、梁、板結構,與結構關聯的二次結構,如構造柱、門窗過梁等均在主體結構完成后進行施工,尤其與框架梁連接的構造柱,在澆筑砼時,比較困難,通常澆筑方法,距離梁底部200mm以上部位,在砼初凝前,容易倒流、下沉,造成構造柱頂端與梁底部砼澆筑不密實,存在一定間隙,整體性差,產生露筋、孔洞、蜂窩、麻面等質量缺陷,并且施工效率極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能夠保證結構砼整體性、提高澆筑效率和質量、節約施工成本的框架梁底構造柱的澆筑輔模及其使用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框架梁底構造柱的澆筑輔模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澆筑輔模包括兩塊側板和設置在兩塊側板之間的斜板,其中,斜板是按側板的對角線方向設置的;所述的澆筑方法包括
步驟1、對構造柱外模板進行開口,具體是設計圖紙中構造柱外側面距離梁底180mm-220mm處;
步驟2、將澆筑輔模抵在構造柱外側并與構造柱外模板連接固定,并且澆筑輔模的斜板的底部朝向步驟1所述開口處;其中,澆筑輔模的斜板與構造柱形成傾斜角,傾斜角度為45°-60°;
步驟3、沿澆筑輔模的斜板倒入混凝土進行澆筑;
步驟4、澆筑完的混凝土面必須到達斜板與梁底夾角頂部方可停止,以保證梁與構造柱接觸面砼的密實度,
步驟5、澆筑完成并拆除模板后,將凸出的砼鑿除。
本澆筑輔模設置在構造柱模板上,通過斜面對澆筑的混凝土進行引導;整個澆筑過程本澆筑輔模均可牢固、可靠地固定,并且使得澆筑質量得以保證,砼可一次澆筑成型,避免砼產生不密實、孔洞、蜂窩、麻面等缺陷。進而本澆筑輔模能夠安全、高效地完成框架梁底構造柱的澆筑作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澆筑輔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澆筑輔模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一種框架梁底構造柱的澆筑輔模及其使用方法,如圖1、圖2所示,所述澆筑輔模包括兩塊側板2和設置在兩塊側板2之間的斜板1,其中,斜板是按側板的對角線方向設置的;所述的澆筑方法包括
步驟1、對構造柱外模板進行開口,具體是設計圖紙中構造柱外側面距離梁底180mm-220mm處;
步驟2、將澆筑輔模抵在構造柱外側并與構造柱外模板連接固定,并且澆筑輔模的斜板的底部朝向步驟1所述開口處;其中,澆筑輔模的斜板與構造柱形成傾斜角,傾斜角度為45°-60°;
步驟3、沿澆筑輔模的斜板倒入混凝土進行澆筑;
步驟4、澆筑完的混凝土面必須到達斜板與梁底夾角頂部方可停止,以保證梁與構造柱接觸面砼的密實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9844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地鐵側墻的多功能爬架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種飄臺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