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97756.0 | 申請日: | 2018-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992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朱桂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本杰明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213/02 | 分類號: | C07C213/02;C07C21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胡茵夢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開發區關山***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氨丁三醇 合成 工藝 | ||
1.一種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一,中間體的合成:
S11:將硝基甲烷抽入真空計量罐,待用;
S12:將甲醇抽入合成反應釜,在攪拌下加入多聚甲醛,密閉合成反應釜,攪拌10分鐘以上,物料分散均勻;
S13:升溫到35℃,開始滴加硝基甲烷和氫氧化鈣,滴加過程控制合成反應釜溫度35±5℃;
S14:滴加完畢,40℃溫度下反應4.5-5小時,得到混合液;
S15:混合液降溫到室溫,控制室溫條件下向其中加入硫酸,調節混合液的pH至6-7;
S16:過濾,濾液進入氫化反應釜;
步驟二,產品粗品的合成:
S21:往氫化反應釜繼續加入鈀碳催化劑,進行氫氣置換;
S22:充入氫氣至氫化反應釜內壓強達0.3Mpa,升溫,維持溫度40℃±2℃,壓強0.3-0.32Mpa,反應2小時后,確認氫化反應釜內壓力不再減小后,升溫45℃保溫1小時;
S23:壓濾回收鈀碳催化劑,回收鈀碳催化劑套用,得反應產物;
S24:將S23得到的反應產物濃縮到體積的40%,降溫到-10℃,析晶,抽濾得到粗品;
所述鈀碳催化劑設置在磁性球內,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向內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磁性球的外表面貼合包裹一層篩網,所述鈀碳催化劑設置于所述磁性球的凹槽與所述篩網之間,所述篩網的直徑小于鈀碳催化劑的直徑;
所述氫化反應釜的轉軸的上端同軸且水平套設有密封的殼體,所述殼體的內置有第一電磁鐵;
其中,所述第一電磁鐵通電后可將所述磁性球吸至所述殼體的下端面;
所述氫化反應釜的底板內置有第二電磁鐵;
其中,所述第二電磁鐵通電后與磁性球的磁性相同,且第二電磁鐵與第一電磁鐵同時充電與斷電;
步驟三:產品的精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包括:
S31:將粗品加入精制反應釜,然后加入粗品體積的0.44-0.46倍純化水,加入活性炭、升溫到60-70℃,保持1小時,趁熱過濾,濾過液進入結晶反應釜;
S32:降溫到-5℃-2℃,過濾或離心,干燥得成品。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氫氧化鈣在使用前,經過了前處理,所述前處理步驟具體如下:
A1:將氫氧化鈣進行研磨并制成粒徑為200目的氫氧化鈣精細顆粒;
A2:將A1得到的氫氧化鈣精細顆粒預冷至-50℃~-60℃;
A3:向容器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并預冷為液體狀,向液體狀的二氧化碳中均勻加入步驟A2得到的預冷的氫氧化鈣精細顆粒;
A4:將容器內的溫度降低至-110℃~-120℃,制備成包裹在干冰中的氫氧化鈣。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氫氧化鈣精細顆粒與液體狀的二氧化碳的體積比為1:1。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藝,其特征在于,包裹了氫氧化鈣的干冰制備成顆粒狀且粒徑為80-100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丁三醇的合成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磁鐵每隔60s通電一次,每次通電時間為120s。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本杰明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武漢本杰明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9775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