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泄漏蓄冷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95974.0 | 申請日: | 2018-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769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夏友誼;劉小輝;劉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9K5/06 | 分類號: | C09K5/06 |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問律師事務所 34134 | 代理人: | 杜袁成 |
| 地址: | 243002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泄漏 蓄冷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泄漏蓄冷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相變蓄冷材料技術領域。該蓄冷劑呈果凍狀、不易流動、可防泄漏,其相變溫度為5.8~6.6℃、相變潛熱約為152~168KJ/Kg。其具體制備過程是:首先將K2HPO4水溶液和聚乙二醇水溶液混合,而后將正十四烷緩慢滴加組成混合溶液,最后加入羧甲基纖維素鈉水溶液和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混合溶液,攪拌形成防泄漏蓄冷劑。本發明防泄漏蓄冷劑的制備過程方便、工藝簡單、適合于規模化制備;并且該蓄冷劑相變溫度位于5.8~6.6℃度,相變潛熱約為152~168KJ/Kg,因此在防泄漏的基礎上,可以保證被運輸物處在流通過程中一定時間內處于2~8℃范圍內,適合用于疫苗等醫藥的冷鏈運輸行業。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相變蓄冷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泄漏蓄冷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山東疫苗事件后,如何保證疫苗等醫藥在貯存、運輸、中轉、分發等流通過程中的質量已成為醫藥冷鏈領域的關鍵問題。流通過程中,利用相變蓄冷材料,并借助冷藏箱一直是醫藥冷鏈行業的常規方法,而其中相變蓄冷材料則是該方法的核心(陶文博等,制冷學報,有機相變蓄冷材料的研究進展,2016,37,52-59)。
疫苗等醫藥屬于生物制劑,它們對溫度十分敏感,要求流通過程皆需保持在規定的溫度,即2-8℃。流通過程中若暴露在常溫或高溫條件下,容易發生變性、降解、聚集并失去生物效力,同時還可能釋放一些致敏因子等有害成分,對臨床使用構成威脅。因此,上述生物產品通常需要使用相變溫度合適的蓄冷材料,目前醫藥冷鏈領域最常用的相變蓄冷材料為低碳有機烴類物質(韓春暉等,一種2~8℃冷鏈運輸用新型固態相變蓄冷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CN201610964086.9)。
低碳有機烴物質屬于碳氫化合物,其化學構造大多僅由碳、氫與碳氫單鍵所構成,同時也是最簡單的一類有機化合物。這類材料相變潛熱大,成本相對低廉,相變溫度適合,因此適合用作醫藥類生物制品蓄冷劑。然而,目前在市場上人們忽略了其重要的缺陷:自身液態狀容易泄露而污染醫藥類生物制品。因此,在流通過程,這類相變蓄冷材料具有極大的安全隱患,對人們的財產、生命具有嚴重的威脅。然而,目前對于如何避免這類材料的易泄露卻鮮有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了一種防泄漏蓄冷劑。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蓄冷劑,其呈果凍狀、相變溫度為5.8~6.6℃、相變潛熱約為152~168KJ/Kg,其具體制備步驟為:
(1)將質量分數為1%K2HPO4水溶液,滴加至質量分數為1%的聚乙二醇水溶液,室溫下攪拌混合后得到溶液A;所述K2HPO4和聚乙二醇溶液的體積比為1:100。
(2)將正十四烷緩慢滴加至溶液A,于室溫下攪拌1h后,得到溶液B;所述溶液B中正十四烷與溶液A的質量比為90:1。
(3)室溫下,將質量分數為1~2%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水溶液、質量分數為1~2.5%的十二烷基硫酸鈉按體積比1~2:1混合,攪拌30min,得到溶液C。
(4)將溶液C逐滴滴加至溶液B中,室溫繼續攪拌1h,得到防泄漏蓄冷劑;所述溶液C和溶液B體積比為1:0.8~2.6。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中:聚乙二醇的數均分子量為600~1000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本發明制備的防泄漏蓄冷劑,呈果凍狀,不易流動,可達到防泄漏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工業大學,未經安徽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9597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