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彎道水流的人工濕地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95779.8 | 申請日: | 2018-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495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7 |
| 發明(設計)人: | 魯春輝;張加旭;唐洪武;高成;孔俊;葉逾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石艷紅 |
| 地址: | 2111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彎道 水流 人工 濕地 | ||
1.一種基于彎道水流的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人工濕地、濕地下端管道和濕地上端管道;
弧形人工濕地設置在彎道河流的凹岸處,弧形人工濕地呈弧形,且弧度與彎道河流的彎曲度相一致;彎道河流具有正常水位和位于正常水位上方的設計洪水位;
弧形人工濕地從下至上依次包括碎石層、粗砂層、細沙層、土壤層和種植在土壤層上的植物;其中,細沙層的頂部高度與正常水位相持平,細沙層背離彎道河流的頂部一側設置有濕地上端口,碎石層朝向彎道河流的一側設置有濕地下端口;
濕地下端管道的一端與彎道河流相連通,濕地下端管道的另一端與濕地下端口相連通,濕地下端管道的中部設置有前工作閘門,前工作閘門為常開閘門;
濕地上端管道的一端與濕地上端口相連通,濕地上端管道的另一端設置有兩根分叉管,其中一根分叉管為凈水排水管,另一根分叉管為污水進水管,污水進水管通過污水泵與污水源相連接;兩根分叉管的分叉處設置有雙向開關,濕地上端管道的中部設置有后工作閘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彎道水流的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土壤層厚度為30cm-50cm,其介質由壤土、細沙、河泥、碳源、陶粒按3:3:1:1:1的比例配置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彎道水流的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植物為能吸收氮磷的木本植物或草本植物,其中,木本植物的種植密度為1株/m2,草本植物的種植密度為5-6株/m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彎道水流的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植物為灌木型柳樹、千屈草或莎草中的一種或組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彎道水流的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細沙層厚度為60cm,其介質由粒徑為0.2mm-0.3mm的細沙、粒徑為2mm-5mm的細硅石以及粒徑為2mm-5mm細陶粒組成,各組分比例為5:1:1,細沙層的滲透系數在8m/d-15m/d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彎道水流的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粗砂層由1mm-2mm的純沙組成,厚度為100c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彎道水流的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碎石層由顆粒直徑在10mm-30mm的碎石組成,厚度為30c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彎道水流的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濕地下端管道與彎道河流相連通的一端設置有進水口攔污柵。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彎道水流的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濕地下端口處設置有細網格柵。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彎道水流的人工濕地,其特征在于:通過雙向開關的切換,能實現彎道河流中河水的收集以及污水的處理,具體為:當處于汛期時,關閉污水進水管,河道水位達到或超過設計洪水位時,河道兩側產生的壓強差以及彎道河流的作用,將河道表層清澈的河水源源不斷輸送至弧形人工濕地中進行過濾,過濾后的大部分河水將通過進水排水管進行收集保存,少部分河水則在壓力作用下,繼續向上傳至土壤層及植物根系,同時,植物根系還能吸收滯留在弧形人工濕地中的污染物質;當汛期過后,河道水位回落,河道內外壓差減小,此時,關閉凈水排水管,打開污水進水管,經過預處理的污水經污水泵進入弧形人工濕地進行過濾處理,最終排入河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9577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