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95557.6 | 申請日: | 2018-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923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2 |
| 發明(設計)人: | 何建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維洛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67/02 | 分類號: | C08L67/02;C08L33/08;C08L23/08;C08K7/14;C08K5/134;C08K5/526;C08J5/18;C08F220/18;C08F220/14;C08F212/08;C08F220/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215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酯薄膜 苯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水溶性丙烯酸酯 水性丙烯酸酯 高韌性 耐低溫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丙烯酸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聚合 重量百分比 延展性 玻璃纖維 抗氧化劑 力學性能 無毒環保 玻璃化 增韌劑 己酯 乙基 制備 應用 | ||
1.一種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組成和含量(重量百分比)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占67-75%、玻璃纖維占3-5%、抗氧化劑占2-4%、增韌劑占1-3%、水溶性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占16-25%;所述水溶性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由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丁酯、苯乙烯、丙烯酸聚合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的配比(質量百分數)為:丙烯酸甲酯占10-22%、丙烯酸-2-乙基己酯占12-20%、丙烯酸正丁酯占45-60%、苯乙烯占5-10%、丙烯酸占5-1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玻璃化溫度為-44--2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劑為抗氧化劑1010、抗氧化劑1076、抗氧化劑168的一種或幾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韌劑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6.如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水溶性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備:
將反應單體按配比(質量百分數)為:丙烯酸甲酯占10-22%、丙烯酸-2-乙基己酯占12-20%、丙烯酸正丁酯占45-60%、苯乙烯占5-10%、丙烯酸占5-11%混合均勻形成混合反應單體;稱量乳化劑和引發劑,所述乳化劑加入量為混合反應單體加入量的2.2-4.2%(質量百分數),所述引發劑加入量為混合反應單體加入量的0.2-0.4%(質量百分數);反應釜中通入水并升溫,依次加入乳化劑、10%(質量百分數)混合反應單體和25%(質量百分數)引發劑,全部加完后反應35-55min并升溫;溫度在83-87℃時滴加其余90%(質量百分數)混合反應單體以及75%(質量百分數)引發劑并繼續升溫;2-3h滴加完成,在88-93℃時恒溫反應1-3h;降溫,干燥后得到成品;
(2)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的制備:
將聚酯樹脂母粒,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玻璃纖維,抗氧化劑以及增韌劑混合均勻成為聚酯混合物,加熱干燥;干燥后通過熔融擠出設備擠出,冷卻;冷卻后經過縱向拉伸,橫向拉伸以及定型得到聚酯薄膜。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劑為NP-10和AEO-9的組合,NP-10與AEO-9的質量比為1:1;引發劑為過硫酸鉀。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劑和10%(質量百分數)混合反應單體加入溫度控制在30-42℃,引發劑加入溫度控制在70-78℃。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混合物擠出后冷卻速度控制在55-70℃/min,縱向拉伸溫度控制在75-85℃,橫向拉伸溫度控制在120-130℃。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耐低溫高韌性聚酯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薄膜厚度控制在100-120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維洛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維洛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9555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