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集成度高PF智能調光電路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94823.3 | 申請日: | 2018-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994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6 |
| 發明(設計)人: | 依斯坎旦爾·克然木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沙泰科陽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B33/08 | 分類號: | H05B33/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長沙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容 電阻 二極管 智能調光電路 功率開關管 高集成度 輸入端 信號產生芯片 電感 輸出端負極 輸出端正極 輔助繞組 恒流芯片 控制信號 藍牙設備 脈沖信號 智能調光 占空比 整流橋 手機 轉換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集成度高PF智能調光電路結構,包括輸入端L、輸入端N、整流橋BRG、恒流芯片U1、信號產生芯片U2、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5、電容C1、電容C3、電容C4、電容C5、電容C6、電感L1、二極管D1、二極管D2、二極管D3、功率開關管M1、功率開關管M2、輔助繞組AUX、輸出端正極及輸出端負極。有益效果:PWM信號是由U2接收手機等藍牙設備的控制信號并轉換成恒高、恒低或0?100%占空比的脈沖信號來實現的,進而達到智能調光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調光電路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高集成度高PF智能調光電路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日光燈管耗能高、壽命短,并且使用了諸多污染環境的重金屬元素,有悖于環境保護的大趨勢,隨著LED技術的高速發展LED照明逐漸成為新型綠色照明的不二之選,正逐步替代傳統日光燈管,LED在發光原理、節能、環保的層面上都遠遠優于傳統照明產品。為了適應不同場合的照明亮度,各生產廠商所采用的調光方式層出不窮,用的最多的就是運用傳統的可控硅調光器和遙控器來對LED燈具進行調光,這樣不但要重新安裝市電線路而且還增加了不少成本。在日常生活中,隨著環境亮度的變化我們會調節燈具的亮度以適應人眼閱讀時必須達到的照明要求。傳統的燈具調光方法是通過手動調節電阻、增減可控硅觸發極的電流,控制輸出電壓從而改變燈泡的平均功率,以得到不同亮度,手動調光不僅麻煩,而且調光完全憑借用戶的主觀感受度,因此無法將燈具的亮度調節到合理的亮度以適應環境亮度的變化。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高集成度高PF智能調光電路結構,以克服現有相關技術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高集成度高PF智能調光電路結構,包括輸入端L、輸入端N、整流橋BRG、恒流芯片U1、信號產生芯片U2、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5、電容C1、電容C3、電容C4、電容C5、電容C6、電感L1、二極管D1、二極管D2、二極管D3、功率開關管M1、功率開關管M2、輔助繞組AUX、輸出端正極及輸出端負極,其中,所述輸入端L分別與所述整流橋BRG的第一端及所述二極管D2的正極連接,所述輸入端N分別與所述整流橋BRG的第三端及所述二極管D3的正極連接,所述整流橋BRG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整流橋BRG的第四端分別與所述二極管D1的負極、所述電阻R4的一端、所述電容C4的一端及所述輸出端正極連接,所述二極管D2的負極分別與所述二極管D3的負極、所述電阻R5的一端及所述功率開關管M2的漏極連接,所述功率開關管M2的柵極分別與所述電阻R5的另一端及所述恒流芯片U1上引腳HV連接,所述功率開關管M2源極分別與所述電容C1及所述恒流芯片U1上引腳VDD連接,所述恒流芯片U1上引腳DRV與所述功率開關M1的柵極連接,所述功率開關M1的漏極分別與所述二極管D1的正極及所述電感L1的一端連接,所述電感L1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電阻R4的另一端、所述電容C4的另一端及所述輸出端負極連接,并且,所述輸出端正極與所述輸出端負極之間設置有LED燈組,所述功率開關M1的源極分別與所述恒流芯片U1上引腳CS及所述電阻R3的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恒流芯片U1上引腳COMP通過電容C3接地,所述恒流芯片U1上引腳GND接地,所述恒流芯片U1上引腳DIM與所述信號產生芯片U2的第一端連接,所述信號產生芯片U2分別與所述電容C6的一端及所述恒流芯片U1上引腳LDO連接,所述電容C6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信號產生芯片U2的第三端(地)、所述輔助繞組AUX的一端、所述電阻R2的一端、所述電容C5的一端連接并接地,所述輔助繞組AUX的另一端與所述電阻R1的一端連接,所述電阻R1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電阻R2的另一端、所述電容C5的另一端及所述恒流芯片U1上引腳FB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沙泰科陽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長沙泰科陽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9482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