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深度協同凈化廢水的微生物污水處理劑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93046.0 | 申請日: | 2018-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910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慶;曾軍堂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02F3/28;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反硝化菌 厭氧消化 硅酮 污水處理劑 預混物 制備 微生物 廢水 去除 高分子量聚乙烯 膠粒 協同 多孔陶瓷粉 無機黏結劑 表面包裹 膠粒表面 深度凈化 造粒成球 海藻 凈化 研磨 分散劑 規模化 營養物 混煉 噴涂 團粒 滾動 污水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深度協同凈化廢水的微生物污水處理劑及制備方法。將厭氧消化菌、海藻營養物、硅酮及分散劑混合團粒,形成厭氧消化菌?硅酮膠粒,同時將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陶瓷粉混煉研磨后加入反硝化菌,得到反硝化菌預混物,在厭氧消化菌?硅酮膠粒表面噴涂無機黏結劑后與反硝化菌預混物滾動混合,造粒成球,即得深度凈化廢水的微生物污水處理劑。該方法通過硅酮將厭氧消化菌固定,并在表面包裹反硝化菌預混物膜,克服了反硝化菌和厭氧消化菌在污水中難以同時發揮作用的缺陷,去除工藝簡單,去除效率高,同時制備和使用成本低,可規模化推廣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廢水中有機污染物和含氮污染物的處理,特別是涉及一種深度協同凈化廢水的微生物污水處理劑。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越來越多,嚴重污染水體,破壞生態環境,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盡管現有水處理技術不斷提高,但由于污染源多種多樣,使得凈化難以徹底進行,其中氮污染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及缺氧性水質惡化的重要因素,特別是水中氨氮對水質的影響最為明顯現有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和含氮污染物,由此導致的水體富營養化問題解決難度加大。因此,廢水處理中的脫氮工藝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
傳統的污水脫氮工藝是采用亞硝化菌脫氮,另外還有以短程硝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好氧反硝化為代表的具有創新意義的生物脫氮工藝不斷涌現,具有處理成本低、易于操作、無二次污染的優勢,而且隨著生物脫氮機理一些新突破和發展,生物脫氮技術未來發展優勢將更加明顯,具有廣闊的前景。但現有的處理工藝一般把有機污染物的去除和含氮污染物的去除分開進行,采用不同的處理單元和處理工藝,因此研究新型協同廢水凈化工藝成為目前研究的重點課題。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410012381.5公開了一種微污染地表水脫氮處理方法,該微污染地表水從生物濾池填料區的底部進入由上部排出,其包括以下步驟:在該生物濾池的填料區的下部,填料表面的好氧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解氧和碳源進行新陳代謝,消耗該微污染地表水中的溶解氧,在該生物濾池的填料區內部形成厭氧環境;在該生物濾池的填料區的填料內部,反硝化菌將該微污染地表水中的NO3--N轉化成NO2--N和/或N2;以及在該生物濾池的填料區的中上部,厭氧氨氧化菌將NH4+-N和NO2--N轉化成N2。此發明的微污染地表水脫氮處理方法,外加碳源量低,運行成本低。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310677032.0公開了一種基于MBBR的微污染水氨氮去除的預處理方法,屬于飲用水凈化領域,其針對微污染水的氨氮,通過采用MBBR工藝進行處理,旨在解決以往生化工藝中的啟動速度慢、處理效果不穩定、低溫處理效果差等問題。所述方法包括接種啟動、連續流運行,最終氨氮膜面負荷為0.45-2.25gN/m2/d,出水氨氮穩定≤0.5mg/L,滿足飲用水衛生標準對氨氮的要求。該工藝占地小,操作簡單,運行可靠;無固定床工藝滋生紅蟲、布水不均勻易形成死區等問題;相比生物流化床,氧利用率高,曝氣流化能耗低。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611105136.4公開了一種處理微污染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移取250~300mL微污染水加入到反應器中,調節pH值為8~9;(2)先往反應器中投加活性白土0.20~0.50g,間隔10~15min后,再加入0.05~0.3mL聚氯化鋁沉淀微污染水,經混凝試驗后取上清液進行分析,測定處理后微污染水的CODCr和剩余濁度。此發明通過活性白土和聚氯化鋁協同作用對微污染水進行處理,本技術方法能明顯改善微污染的水質,而且本處理方法具有操作簡便,過程可控等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9304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