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建筑底部加強區一體化疊合外墻及其生產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92941.0 | 申請日: | 2018-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498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新偉;吳丁華;廖逸安;吳其洪;趙清海;張再路;劉川川;劉軍啟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海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84 | 分類號: | E04B2/84;E04B1/80;E04B1/38;E04G21/00;B28B23/02;B28B1/087;B28B1/04;B28B1/14;B28B1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宋震 |
| 地址: | 272000 山東省濟寧市任***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制板 現澆結構 預制墻體 外模 疊合外墻 加強區 內葉 企口 施工 混凝土結構墻體 螺栓 鋼筋網架 建筑垃圾 建筑墻體 緊固連接 上下端部 現場安裝 作業模板 一體化 桿部件 一字碼 有效地 抵接 固連 拉錨 線耳 配合 生產 | ||
1.建筑底部加強區一體化疊合外墻,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模預制墻體,所述外模預制墻體包括若干個相互抵接配合的預制板,所述各相鄰的預制板之間通過設置在其上下端部的企口相配合,在各企口外側分別設有一通過線耳、螺栓與預制板相固連的一字碼,所述混凝土結構墻體包括一內葉現澆結構層,在內葉現澆結構層內設有一鋼筋網架;所述外模預制墻體與內葉現澆結構層之間通過若干個拉錨桿部件緊固連接;在外模預制墻體中上部設有一倒錐形連接裝置,所述倒錐形連接裝置的內端與一支撐在樓面上的斜撐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底部加強區一體化疊合外墻,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板包括一外葉板,在外葉板內設有鋼筋網片;在外葉板的內側壁上固連一保溫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底部加強區一體化疊合外墻,其特征在于:在各預制板內均設有若干個限位拉結件,所述限位拉結件的外端位于外葉板內、內端穿過保溫板并伸至內葉現澆結構層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底部加強區一體化疊合外墻,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錨桿部件包括一貫穿外模預制墻體與內葉現澆結構層的拉錨桿,在拉錨桿的兩端分別套設一角鐵,所述角鐵分別通過拉錨桿外側配合設置在緊固螺母、墊片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底部加強區一體化疊合外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錐形連接裝置包括一設置在內葉現澆結構層的孔內的倒錐形連接件,所述倒錐形連接件的前端伸至外葉板內,一加長螺栓通過外葉板預留孔洞伸至倒錐形連接件的前端內腔內并與一內置螺母緊固旋合;所述倒錐形連接件的后端與內葉現澆結構層內側壁平齊,一螺栓的端部伸至倒錐形連接件的腔體內并與一內置螺母緊固旋合連接,所述倒錐形連接件通過螺栓、過渡件與所述的外部斜撐的上端相連。
6.建筑底部加強區一體化疊合外墻的生產施工方法,其生產施工步驟如下:
A1:生產制作預制板;
A2:通過一字碼連接各預制板形成外模預制墻體;
A3:在施工現場安裝外模預制墻體,并進行現澆制作內葉現澆結構層;
A4:表面處理:內葉現澆結構層拆膜后,應及時對表面存在缺陷的部位進行修補,根據規范要求進行混凝土養護即得到建筑底部加強區一體化疊合外墻。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底部加強區一體化疊合外墻的生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預制板的生產方法步驟如下:
S1:處理模具:將預制板模具清理干凈至表面無殘渣或異物,不得留有水泥漿和混凝土殘渣;
S2:根據模具尺寸構造,安裝保溫板;安裝時應進行拼縫連接,確保牢固、不漏漿;保溫板為80mm后擠塑聚苯板;
S3:安裝單層雙向鋼筋網片和保溫連接件:首先將單層雙向鋼筋網片安裝固定在保溫板上,然后根據設計要求安裝保溫連接件、限位拉結件、預埋件;首先安裝單層雙向鋼筋網片,鋼筋網片中鋼筋間距為150mm,待單層雙向鋼筋網片安裝完畢,然后安裝保溫連接件、限位拉結件、預埋件;
S4:采用自動布料機澆筑混凝土形成外葉板,振搗均勻,收漿抹面;預制板構件在澆筑混凝土前應進行隱蔽驗收,驗收通過方可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成型應采用自動振動模臺裝置振動確?;炷琳駝用軐?;混凝土應連續澆筑,澆筑層厚度60mm,當模具、預埋件、鋼筋網片等有變形和移位時,應及時采取補強和糾正措施;
S5:養護、脫模,得到預制預制板,即所述預制板;澆筑完混凝土、振搗完畢,靜停時間15-20min,將預制件在預養窯初步養護,待預制板表面水分蒸干后轉移至養護窯進行蒸汽養護,升溫速度10-20℃/h,恒溫時溫度宜為50-60℃,50℃恒溫時間1.5h,降溫速度10-20℃/h;預制預制板構件拆模起吊前應檢驗其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試塊強度,達到設計拆模起吊強度后方可拆模起吊。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底部加強區一體化疊合外墻的生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A3中現澆制作內葉現澆結構層的施工步驟如下:
a1:施工現場安裝、固定預制板;現場安裝,應用塔吊將預制板吊至預定位置,使用預制板中預埋的壁厚10mm的倒錐形可拆卸連接裝置連接斜撐桿固定預制板,水平和豎直方向使用一字碼連接,內置螺栓固定;
a2:綁扎鋼筋,支模板,準備澆筑混凝土;現場綁扎鋼筋,以預制板作結構層外模板,同時支內模板,安裝固定好之后,準備澆筑混凝土;
a3:施工現場澆筑混凝土;在澆筑混凝土時應分層連續澆筑振搗,避免振搗時碰到鋼筋、模板、預埋件等,振搗過后,整理墻上甩出的鋼筋;
a4:拆模,養護;混凝土達到早期強度后進行拆模處理,在常溫下根據規范要求養護混凝土,進行表面處理,得到建筑底部加強區一體化疊合外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海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東海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9294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裝配式復合墻板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基于懸掛式石材幕墻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