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激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89322.6 | 申請日: | 2018-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7690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7 |
| 發明(設計)人: | 本田昌洋;松田宗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發那科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S3/04 | 分類號: | H01S3/04;H01S5/0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光部 冷卻面 冷卻部 激光裝置 電源部 放大 激光 冷卻發熱部件 緊湊化 板狀 殼體 配置 容納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緊湊化并且更高效地冷卻發熱部件的激光裝置。激光裝置(1)具備:發光部(2),其產生激光;放大部(3),其放大由發光部(2)產生的激光;電源部(4),其供給用于使發光部(2)產生激光的電力;板狀的冷卻部(10),其具有第一冷卻面(10a)以及位于與第一冷卻面(10a)相反的一側的第二冷卻面(10b);以及殼體,其用于容納發光部(2)、放大部(3)、電源部(4)和冷卻部(10),其中,在冷卻部(10)的第一冷卻面(10a)側配置有電源部(4)和發光部(2),在冷卻部(10)的第二冷卻面(10b)側配置有放大部(3)。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輸出激光的激光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在金屬或非金屬的切割、焊接等中使用激光。輸出這種激光的激光裝置具備電源部、LD(激光二極管)模塊、空腔等。這些均是在工作中發熱的部件(以下也稱作“發熱部件”)。因此,這些發熱部件在激光裝置的運轉中需要冷卻。在以往的激光裝置中,為了冷卻這些發熱部件,例如使用在內部埋入有水冷管的水冷板(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630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234534號公報
發明內容
另外,在激光的輸出例如為1kW以下的低輸出型的激光裝置中,要求使殼體更緊湊。另一方面,當使殼體緊湊時,各部件的設置空間變得狹小,因此部件間的距離也變近。因此,在殼體內,難以利用水冷板來高效地冷卻發熱部件。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緊湊化并且更高效地冷卻發熱部件的激光裝置。
(1)本發明涉及一種激光裝置(例如后述的激光裝置1),具備:發光部(例如后述的LD模塊2),其產生激光;放大部(例如后述的空腔3),其放大由所述發光部產生的激光;電源部(例如后述的電源部4),其供給用于使所述發光部產生激光的電力;板狀的冷卻部(例如后述的水冷板10),其具有第一冷卻面(例如后述的第一冷卻面10a)以及位于與所述第一冷卻面相反的一側的第二冷卻面(例如后述的第二冷卻面10b);以及殼體(例如后述的殼體20),其用于容納所述發光部、所述放大部、所述電源部和所述冷卻部,其中,在所述冷卻部的所述第一冷卻面側配置有所述電源部和所述發光部,在所述冷卻部的所述第二冷卻面側配置有所述放大部。
(2)在(1)的激光裝置中,也可以是,還具備控制部(例如后述的控制部6),該控制部對從所述電源部向所述發光部的電力的供給進行控制,所述控制部以在所述冷卻部的厚度方向上與配置于所述冷卻部的所述第一冷卻面的所述電源部或所述發光部之間隔著間隙的方式進行配置。
(3)在(1)或(2)的激光裝置中,也可以是,還具備動力切斷部(例如后述的動力切斷部5),該動力切斷部能夠切斷從所述電源部向所述發光部的電力的供給,所述動力切斷部配置于在所述冷卻部的厚度方向上不與所述冷卻部重疊的位置,所述殼體在與所述動力切斷部相向的側面具有能夠取出放入所述動力切斷部的至少一個部件的開口部(例如后述的開口部215)。
(4)在(1)~(3)的任一激光裝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冷卻部固定于設置于所述殼體的至少兩個側面的支承構件(例如后述的支承配件31)。
(5)在(1)~(4)的任一激光裝置中,也可以是,所述電源部、所述發光部和所述放大部中的至少一個隔著具有導熱性的中間件(例如后述的導熱性片S)配置于所述冷卻部。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能夠實現緊湊化并且更高效地冷卻發熱部件的激光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發那科株式會社,未經發那科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8932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