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從發酵溶液分離和純化1,4-二氨基丁烷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86777.2 | 申請日: | 2012-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017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9 |
| 發明(設計)人: | 郭元植;洪淳源;申秀安;李翰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CJ第一制糖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7C211/09 | 分類號: | C07C211/09;C07C209/86;C07C209/8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張全信;尚曉芹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酵 溶液 分離 純化 氨基 丁烷 方法 | ||
本發明的名稱為從發酵溶液分離和純化1,4?二氨基丁烷的方法。本發明涉及通過細胞團去除、脫鹽、濃縮、雜質去除和回收而從包括1,4?二氨基丁烷的發酵溶液以高純度和高產率分離和純化1,4?二氨基丁烷的方法。還提供通過細胞團去除、脫鹽、低溫濃縮、結晶、過濾、高溫濃縮和蒸餾而從包括1,4?二氨基丁烷的發酵溶液以高純度和高產率分離和純化1,4?二氨基丁烷的方法。
本申請為分案申請,原申請的申請日是2012年8月24日,申請號是201280051758.7(PCT/KR2012/006761),發明名稱為“從發酵溶液分離和純化1,4-二氨基丁烷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以高純度和高產率從發酵溶液分離和純化1,4-二氨基丁烷的方法。
背景技術
1,4-二氨基丁烷(也稱作腐胺)——發現大量存在于死的生物體和精液中——被用作化學工業中的聚酰胺-4,6的單體。迄今為止,商業化過程已成為化學過程。在該過程中,丁二腈由氫氰酸和丙烯腈的反應產生,并脫氫產生1,4-二氨基丁烷,之后純化。然而,該化學過程具有處理高度有毒的原料、需要高溫和高壓用于氫化、和使用高價催化劑的缺點。
因此,作為化學過程的替代,需要源自可循環生物質的碳源用于1,4-二氨基丁烷的產生。
最近,已發展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發酵來產生1,4-二氨基丁烷(韓國專利公開號10-2009-0107920)。然而,對1,4-二氨基丁烷以高純度和高產率從發酵溶液的分離和純化的研究依舊是不足的。
為得到本發明,本發明人對1,4-二氨基丁烷的分離和純化進行了集中和徹底的研究,導致這樣的發現:1,4-二氨基丁烷可以通過一系列過程——包括通過將堿性物質加入到去除細胞團的發酵溶液的脫鹽、通過結晶的雜質去除、和回收和濃縮的反復循環——以高純度和高產率分離和純化。
公開內容
技術問題
本發明將提供通過細胞團去除、脫鹽、濃縮、雜質去除、和回收過程從包括1,4-二氨基丁烷的發酵溶液以高純度和高產率分離和純化1,4-二氨基丁烷的方法。
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其目的,本發明提供從包括1,4-二氨基丁烷的發酵溶液分離和純化1,4-二氨基丁烷的方法,包括從發酵溶液去除細胞團(步驟1);將堿性物質加入步驟1的去除細胞團的發酵溶液以去除產生的鹽(步驟2);濃縮步驟2的脫鹽的發酵溶液(步驟3);從步驟3的濃縮的發酵溶液去除雜質(步驟4);和從去除雜質的發酵溶液回收1,4-二氨基丁烷(步驟5)。
步驟1是這樣的步驟,其中將細胞團從包括1,4-二氨基丁烷的發酵溶液——其通過發酵過程產生——去除。只要含有被修飾以產生1,4-二氨基丁烷的細胞,任何發酵溶液可用于本發明,不論利用的微生物的種類??捎玫奈⑸锸菍儆诎OJ暇鷮?Escherichia)、腸桿菌屬(Enterobacter)、歐文氏菌屬(Erwinia)、克雷伯菌屬(Klebsiella)、泛菌屬(Pantoea)、沙雷菌屬(Serratia)和棒狀形式的那些微生物。
利用,例如,棒桿菌屬(Corynebacterium)變體、大腸桿菌(E.coli)變體等的用于本發明的發酵溶液可產生1,4-二氨基丁烷。
用于從發酵溶液去除細胞團的方法可利用離心機、壓濾機、硅藻土濾器、旋轉式真空過濾機、膜分離器、或附聚和浮選等,但不限于此。
可將去除的細胞團干燥用做動物的糧食或用作肥料。將從中去除細胞團的溶液轉移至pH-調節貯槽。
步驟2通過將堿性物質加入到步驟1的去除細胞團的發酵溶液來分離發酵期間產生的鹽,以便脫鹽促進1,4-二氨基丁烷的純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CJ第一制糖株式會社,未經CJ第一制糖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867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