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風窗除霜試驗系統及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86731.0 | 申請日: | 2018-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754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7 |
| 發明(設計)人: | 朱忠攀;吳憲;王亞波;鄭福榮;婁占東;朱用信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太鼎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領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陳貞健;姜伯炎 |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嘉定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試驗 安裝固定 除霜試驗 除霜性能 汽車風窗 發動機冷卻液 汽車擋風玻璃 汽車空調風道 除霜風道 傳統試驗 擋風玻璃 空調風道 暖風系統 溫度穩定 低溫室 潤滑劑 試驗臺 熱源 可用 整車 車門 停放 車型 發動機 測試 空調 汽車 分析 | ||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風窗除霜試驗系統及其方法,本發明可以直接將擋風玻璃或車門以及汽車待測試的空調風道安裝固定在試驗臺上,固定位置與角度參照整車總布置設計。設計的空調除霜風道連接至試驗臺的暖風系統,從而代替了發動機熱源,可以滿足不同車型除霜性能試驗,可用于汽車擋風玻璃除霜性能分析,輔助進行汽車空調風道結構設計。與傳統試驗車進入低溫室的試驗不同,本發明的系統無需根據國家標準停放10h以上,等待發動機冷卻液、潤滑劑等溫度穩定在所要求的試驗溫度。在安裝固定好之后即可開始試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風窗除霜試驗系統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玻璃上的霜凍會嚴重影響駕駛員視野,危害行車安全。因此國家標準GB11555-1994明確要求必須盡可能快地除去車窗玻璃上的霜層,并對汽車除霜系統性能做出了嚴格規定。為了滿足國家標準對汽車除霜性能的要求,關鍵是汽車空調的風道設計是否合理,而由于受整車布置空間的局限,風道形狀設計非常復雜,其內部流場可通過CAE仿真但很難表征實際的除霜效果。當前國家標準中的汽車除霜性能試驗只能在整車樣車開發出來之后才能進行試驗驗證,大大增加了設計周期與試驗成本,尚不存在脫離整車的汽車除霜性能試驗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風窗除霜試驗系統及其方法,能夠解決當前國家標準中的汽車除霜性能試驗只能在整車樣車開發出來之后才能進行試驗驗證,大大增加了設計周期與試驗成本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汽車風窗除霜試驗系統,低溫室和設置于所述低溫室內的試驗臺,所述試驗臺包括:
擋風玻璃固定裝置,用于安裝固定待測試的擋風玻璃;
設置于所述擋風玻璃固定裝置兩側的車門固定裝置,用于安裝固定需要測試的車門及車門玻璃;
設置于所述擋風玻璃固定裝置和車門固定裝置所圍成的空間內的原型風道固定裝置,用于固定待測試的空調風道于所述擋風玻璃的內表面側;
設置于所述擋風玻璃的外表面側的噴霧裝置,用于在所述擋風玻璃的外表面均勻噴灑水霧,以形成預設厚度的霜凍;
與所述原型風道固定裝置連接的暖風系統,用于向所述待測試的空調風道輸出暖風作為除霜熱源,模擬汽車空調;
與所述暖風裝置連接的暖風控制系統,用于對所述暖風系統輸出暖風進行流量控制。
進一步的,上述系統中,所述試驗臺還包括:
設置于所述擋風玻璃的外表面側的攝像頭裝置,用于拍攝所述擋風玻璃的外表面的除霜面積及演變過程;
與所述攝像頭裝置連接的信號轉接盒,用于將攝像頭裝置采集的所述擋風玻璃的外表面的除霜面積及演變過程數據進行處理后發送到上位機;
與所述信號轉接盒連接的上位機,用于存儲和顯示處理后的所述擋風玻璃的外表面的除霜面積及演變過程數據。
進一步的,上述系統中,所述試驗臺還包括:
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一端與所述暖風系統的出風口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暖風控制系統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暖風系統的出風口的溫度數據,并發送到所述暖風控制系統;
流量傳感器,所述流量傳感器一端與所述暖風系統的出風口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暖風控制系統連接,所述流量傳感器用于采集所述暖風系統的出風口的流量數據,并發送到所述暖風控制系統;
所述暖風控制系統,還用于根據接收到的所述溫度數據和流量數據,對所述暖風系統輸出暖風進行流量控制。
進一步的,上述系統中,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流量傳感器還分別與所述信號轉接盒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太鼎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太鼎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8673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