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封閉式地面火炬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086265.6 | 申請日: | 2018-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5835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徐興文;程繼元;豆寶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石化廣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G7/06 | 分類號: | F23G7/06;F23D14/5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620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面火炬 引風管 火炬燃燒塔 內圈燃燒器 擋風墻 石油化工企業(yè) 油品儲運系統(tǒng) 外圈燃燒器 點火系統(tǒng) 放空氣體 長明燈 燃燒器 風門 可用 燃燒 外部 出口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封閉式地面火炬,以解決現有封閉式地面火炬所存在的放空氣體在內圈燃燒器燃燒時因空氣不足所造成的各種問題。本發(fā)明的封閉式地面火炬設有火炬燃燒塔(1)、擋風墻(2)、外圈燃燒器(6)、內圈燃燒器(5)、長明燈及點火系統(tǒng)(4),擋風墻(2)與火炬燃燒塔(1)之間留有空隙。封閉式地面火炬設有引風管(7),引風管(7)的出口位于內圈燃燒器(5)的下方,引風管(7)的入口位于封閉式地面火炬外部,且設有風門(8)。本發(fā)明可用作石油化工企業(yè)油品儲運系統(tǒng)的封閉式地面火炬。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石油化工企業(yè)油品儲運系統(tǒng)的火炬排放領域,涉及一種封閉式地面火炬。
背景技術
火炬排放系統(tǒng)是石油化工企業(yè)用來保證安全生產、減少環(huán)境污染的重要系統(tǒng),火炬是火炬排放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火炬型式可分為高架火炬和地面火炬,其中封閉式地面火炬由于維護方便、安全、環(huán)保性較好,在國內煉油、化工企業(yè)和LNG(液化天然氣)項目中逐漸得到了廣泛應用。封閉式地面火炬主要由火炬燃燒塔、擋風墻、外圈燃燒器、內圈燃燒器、長明燈及點火系統(tǒng)組成。當封閉式地面火炬工作時,火炬燃燒塔內腔的壓力隨著塔內溫度的上升而降低,封閉式地面火炬外部的空氣通過擋風墻與火炬燃燒塔之間的空隙被卷吸進入火炬燃燒塔內助燃。實際生產中發(fā)現,外圈燃燒器由于距離擋風墻與火炬燃燒塔之間的空隙較近,卷吸進的空氣充足,放空氣體在外圈燃燒器的燃燒效果較好。而內圈燃燒器距離擋風墻與火炬燃燒塔之間的空隙較遠,空氣補給不足,放空氣體在內圈燃燒器的燃燒效果較差。而且,受到外圈燃燒器火焰抬升卷吸的影響,內圈燃燒器火焰經常發(fā)生脫火現象,造成放空氣體在內圈燃燒器的燃盡率降低,嚴重時火炬燃燒塔內會發(fā)生爆燃、火焰冒出火炬燃燒塔頂等現象,造成危險。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封閉式地面火炬,以解決現有封閉式地面火炬所存在的放空氣體在內圈燃燒器燃燒時因空氣不足所造成的各種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封閉式地面火炬,設有火炬燃燒塔、擋風墻、外圈燃燒器、內圈燃燒器、長明燈及點火系統(tǒng),擋風墻與火炬燃燒塔之間留有空隙,其特征在于:封閉式地面火炬設有引風管,引風管的出口位于內圈燃燒器的下方,引風管的入口位于封閉式地面火炬外部,且設有風門。
采用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當封閉式地面火炬工作時,火炬燃燒塔內腔的壓力隨著塔內溫度的上升而降低。封閉式地面火炬外部空氣通過擋風墻與火炬燃燒塔之間的空隙被卷吸進入火炬燃燒塔內,使放空氣體在外圈燃燒器燃燒時具有足夠的空氣助燃。封閉式地面火炬外部的空氣還通過引風管進入內圈燃燒器的下方,使放空氣體在內圈燃燒器燃燒時也具有足夠的空氣助燃。因此,本發(fā)明解決了現有封閉式地面火炬存在的問題,放空氣體在內圈燃燒器可獲得較好的燃燒效果,能消除內圈燃燒器火焰發(fā)生脫火的現象、提高放空氣體在內圈燃燒器的燃盡率。還能夠消除火炬燃燒塔內發(fā)生爆燃、火焰冒出火炬燃燒塔頂等現象,使封閉式地面火炬實現安全工作。
本發(fā)明的結構簡單、可行性好、安全可靠、投資小,具有自力引風功能,能夠降低放空氣體燃燒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可用作石油化工企業(yè)油品儲運系統(tǒng)的封閉式地面火炬。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封閉式地面火炬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3是圖1中的B向視圖(放大)。
圖1至圖3中,相同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技術特征。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石化廣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石化廣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8626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