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絕緣子芯棒護套界面性能評價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84465.8 | 申請日: | 2018-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981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0 |
| 發明(設計)人: | 聶章翔;王銳;黃振;余欣;楊賢;楊翠茹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T7/00 | 分類號: | G06T7/00;G06T7/12;G06T7/136;G06T7/155;G06T7/73;G06T7/9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張春水;唐京橋 |
| 地址: | 51008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絕緣子 護套 界面 性能 評價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復合絕緣子芯棒護套界面性能評價方法及裝置。本發明中復合絕緣子芯棒護套界面性能評價方法使用方便,只需拍攝包含復合絕緣子芯棒的原始圖片進行圖像處理即可得到界面圖像缺陷率作為復合絕緣子芯棒護套界面性能評價指標,不需要像水擴散試驗或者粘結力試驗一樣依賴復雜的裝置器械和步驟流程,同時因為是通過圖像識別方式計算圖像缺陷率,評價指標避免了主觀的因素,并且因為圖像缺陷率是連續的評價指標,并非是分級的評價指標,評價結果靈敏度高,解決了當前的復合絕緣子界面性能評價方法需要的設備和操作過程復雜,且人工評價時主觀性高,評價指標離散,評價結果靈敏度低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力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復合絕緣子芯棒護套界面性能評價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復合絕緣子在電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復合絕緣子的質量和電網安全息息相關。復合絕緣子主體由芯棒和傘裙護套構成,芯棒承擔機械負荷,傘裙護套保證絕緣子具備良好的外絕緣性能。
芯棒與護套粘結的界面貫穿復合絕緣子兩端,是復合絕緣子內部最大的宏觀界面,由于芯棒和護套兩種材料的性能存在較大差異,芯棒-護套界面成為復合絕緣子內絕緣的薄弱區域。芯棒-護套界面性能的下降,是很多復合絕緣子事故的誘因。朽斷是目前復合絕緣子斷裂事故的主要類型,首先出現缺陷,缺陷處的場強和濕度都會提升,缺陷的形成加速了芯棒和護套的老化,缺陷逐步向芯棒和護套發展,最終導致斷裂,同時,存在異常發熱與護套蝕孔現象的絕緣子有可能最終發展成斷裂。而這些異常現象的主要原因都是界面性能的下降。
當前的芯棒-護套的界面性能評價主要是測量芯棒-護套分離的力的大小和絕緣子樣品的泄漏電流,或者是通過解剖法進行評價,分離芯棒,然后人工觀察芯棒表面殘留護套的數量,人工對界面強度進行分級。
但是上述界面評價方法中,測量芯棒-護套分離的力的大小和絕緣子樣品的泄漏電流需要復雜的設備,操作復雜,而通過解剖法進行界面性能評價則存在較大主觀性,且只能提供離散的分級評價指標,不能得到連續的評價指標,且人工觀察對處于等級邊緣的樣品分級困難,評價結果靈敏度較低。因此,導致了當前的復合絕緣子界面性能評價方法需要的設備和操作過程復雜,且人工評價時主觀性高,評價指標離散,評價結果靈敏度低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絕緣子芯棒護套界面性能評價方法及裝置,解決了當前的復合絕緣子界面性能評價方法需要的設備和操作過程復雜,且人工評價時主觀性高,評價指標離散,評價結果靈敏度低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絕緣子芯棒護套界面性能評價方法,包括:
S1:通過灰度閾值法和形態學算法確定拍攝有復合絕緣子芯棒的原始圖片中復合絕緣子芯棒的位置,對原始圖片進行裁剪得到第一圖片,其中,第一圖片為包含復合絕緣子芯棒完整圖像的最小矩形圖片;
S2:通過邊緣分割算法對第一圖片進行處理,識別提取第一圖片中復合絕緣子芯棒的區域得到第二圖片;
S3:將第二圖片放入HSV顏色空間中,對第二圖片中的各個像素點進行像素識別,若像素點的顏色參數處于預置顏色閾值區間則為缺陷像素點;
S4:根據各個像素點所在圖片區域賦予對應的權重值,將各個缺陷像素點的權重值求和得到第一總權重值,將所有像素點的權重值求和得到第二總權重值,計算第一總權重值和第二總權重值的比值得到界面圖像缺陷率,以界面圖像缺陷率作為復合絕緣子芯棒護套界面性能評價指標。
優選地,步驟S1具體包括:
S11:通過otsu算法計算拍攝有復合絕緣子芯棒的原始圖片的灰度閾值;
S12:通過灰度閾值法和形態學算法確定原始圖片中復合絕緣子芯棒的位置;
S13:對原始圖片進行裁剪得到第一圖片,其中,第一圖片為包含復合絕緣子芯棒完整圖像的最小矩形圖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8446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