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磁控制式壓力水流導種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82814.2 | 申請日: | 2018-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714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周福君;王文明;官曉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7/20 | 分類號: | A01C7/20;A01G25/0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3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磁 控制 壓力 水流 機構 | ||
電磁控制式壓力水流導種機構屬于農業機械;在導種管后端部上配裝壓力水管,在壓力水管內固裝芯座和帶有中心通孔的彈簧座,鐵質閥芯插配在芯座上,壓力彈簧配裝在鐵質閥芯與彈簧座之間部位處,在壓力水管前側外部上安裝電磁線圈,活塞安裝在壓力水管后側管腔內,壓力水管與水箱連通,在壓力水管外部分別配置主、從動軸,主動齒輪和電馬達固裝在主動軸上,從動齒輪和曲柄固裝在從動軸上,連桿將曲柄與活塞鉸連接,光電傳感器A、B分別配裝在輸種管上;本機構避免和消除了種子與導種管之間的無序碰撞,具有結構獨特、新穎、合理、自動化程度高、作業質量好、使用可靠、增產效果顯著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創造屬于農業機械,主要涉及一種排種作業總成上的導種控制機構。
背景技術
現用的播種機在進行播種作業時,種子從排種器排出到施入種床土壤前的運動過程僅是依靠種子自身重量完成自由落體運動,在該過程中,種子與導種管內壁發生無法控制的無規則、無規律的碰撞,影響并導致種子入土時的位置不準確,株距合格率低,降低了播種作業質量,不僅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尤其易造成農作物減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創造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研究設計一種電磁控制式壓力水流導種機構,通過用壓力水流掌控種子的輸送過程,達到保證播種作業質量、提高株距合格率的目的。
本發明創造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電磁控制式壓力水流導種機構包括排種器總成、輸種管和導種管,所述輸種管將排種器總成與導種管連通,在所述導種管后側端部上相互連通的配裝壓力水管,在所述壓力水管管腔內從前至后依次固裝芯座和帶有中心通孔的彈簧座,鐵質閥芯呈密封配合的插配在芯座上,在壓力水管管腔內、位于鐵質閥芯與彈簧座之間部位處配裝壓力彈簧,所述壓力彈簧的前、后端部分別與鐵質芯閥芯和彈簧座呈擠壓接觸配合,在所述壓力水管前側外部上與鐵質閥芯呈相互配合的安裝電磁線圈,活塞可軸向移動的配置安裝在所述壓力水管后側管腔內,在所述壓力水管中間上側外部上連通安裝水箱,在所述壓力水管后端外側部位處可轉動的配置主動軸和從動軸,主動齒輪和電馬達固裝在主動軸上,在從動軸上固裝從動齒輪和曲柄,所述從動齒輪與主動齒輪嚙合,連桿的前、后端分別與活塞和曲柄鉸連接,在所述輸種管上從上至下依次配裝光電傳感器A和光電傳感器B,所述光電傳感器A與電馬達連通,光電傳感器B與電磁線圈連通。
本發明創造通過電磁控制與壓力水流相配合的導種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僅靠種子自重的自由落體播種方式存在的問題,實現了對種子導種過程中的可控性和輸種的一致性,使種子有序導種,具有結構獨特、新穎、合理、自動化程度高、作業質量好、使用可靠、增產效果顯著的特點。該機構在春季干旱缺水地區使用,促進了種子的發芽生長,改善了土壤的墑情,增加了土壤含水率。
附圖說明
圖1是電磁控制式壓力水流導種機構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件號說明:
1、導種管、2、光電傳感器B、3、鐵質閥芯、4、壓力彈簧、5、電磁線圈、6、活塞、7、連桿、8、曲柄、9、從動齒輪、10、電馬達、11、主動齒輪、12、從動軸、13、排種器總成、14、水箱、15、光電傳感器A、16、輸種管、17、壓力水管、18、芯座、19、彈簧座、20、主動軸。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農業大學,未經東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8281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模塊化精準通用排種機
- 下一篇:一種農用氣吸式排種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