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末端動力學響應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82783.0 | 申請日: | 2018-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886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8 |
| 發明(設計)人: | 章定國;高晨彤;黎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7 | 分類號: | G06F30/17;G06F30/20;G06F111/10;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王瑋 |
| 地址: | 21009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心 剛體 fgm 楔形 系統 末端 動力學 響應 計算方法 | ||
1.一種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末端動力學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設定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相關參數:中心剛體轉動慣量、楔形梁幾何尺寸、FGM梁組成材料組成、功能梯度指數,并給出大范圍運動角速度規律;
(2)選用弧長坐標對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進行建模,運用幾何關系描述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的變形場,得出梁末端位移表達式;
取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的一段微元進行分析,得出柔性梁系統在大范圍轉動下的動能和勢能表達式;柔性梁系統的動能表達式為:
式中,Joh為中心剛體轉動慣量,θ0為中心剛體角位移,ρ(s)為柔性梁沿軸向密度函數,A(s)為柔性梁沿軸向橫截面積函數,x0、y0為梁軸線上一點處坐標分量,γ(s,t)為弧長坐標s處橫截面的剪切角;
柔性梁系統的勢能表達式為:
(3)式中,E(s)為柔性梁沿軸向彈性模量函數,G(s)為柔性梁沿軸向剪切模量函數,k為剪切修正系數;
(4)運用假設模態法對每段微元的橫向彎曲角、縱向拉伸量及剪切角進行離散,并將動能與勢能帶入第二類Lagrange方程,并將方程中二次以上項舍去,得到中心剛體-柔性梁系統的剛柔耦合動力學方程;
(5)針對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運用梁高比Rh,梁寬比Rb描述楔形梁幾何形狀;運用梁懸臂端與自由端材料參數及功能梯度參數描述FGM梁材料組成;
(6)根據步驟(4)中動力學方程和步驟(5)給定的參數,得出FGM楔形梁末端橫向變形及軸向變形隨時間變化規律數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末端動力學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大范圍運動角速度規律為:
式中,ω為轉動角速度,ω0為初始轉動角速度,T為大范圍轉動計算時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末端動力學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柔性梁末端位移表達式為:
式中,u(t)為柔性梁末端軸向變形,v(t)為柔性梁末端橫向變形,α(s,t)為弧長坐標s處橫截面的彎曲角度,ε(s,t)為弧長坐標s處軸向拉伸量,l為柔性梁長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末端動力學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采用假設模態法對柔性梁的變形進行描述,將弧長坐標s處橫截面的彎曲角度、縱向拉伸量、弧長坐標s處橫截面的剪切角進行離散處理:
其中,φi(s)為一端固支一端自由桿試函數行向量,A(t)、B(t)、C(t)為與時間相關項列向量;將上式帶入第二類Lagrange方程,并舍去部分高階項,得到非慣性系下中心剛體-柔性梁系統的動力學方程:
式中各項分別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末端動力學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梁高比Rh、梁寬比Rb的取值范圍分別為0≤Rh≤1,0≤Rb≤1,材料參數分別需設定梁固定端及自由端材料密度與彈性模量。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末端動力學響應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中心剛體-FGM楔形梁系統需設置的參數分別為:柔性梁長度、懸臂端截面積及慣性矩、梁高比及梁寬比、中心剛體轉動慣量、懸臂端及固定端材料密度與彈性模量、功能梯度指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未經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8278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